尚書房!
??朱雄英一人獨自坐在御階上,地上擺放著散亂的考生試卷,自從南北榜案發(fā)生后,他一直在時刻關注此事。
??本以為隨著押題之事而真相大白,但細細琢磨又感覺不對味。
??即使有不少考生押對題,也不見得其他考生的試卷答得的不好啊,這個世上絕對不會缺大才,押題絕不是南北榜事件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
??這事沒這么簡單,真相還要自己去發(fā)掘,尋找,朱雄英能做的只有細查所有試卷,從中發(fā)現(xiàn)端倪。
??還是那句話,就當前的大明朝來講,北方的文風和讀書人的數(shù)量確實不如南方,可要說一個都沒考上,這絕對不可能。
??朱雄英手里拿著狀元陳安的試卷,看了一遍又一遍,確實挑不出毛病,特別是策論,答得幾乎堪稱完美,他這個狀元拿的實至名歸。
??陳安是個已經(jīng)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他是閩中鼎鼎有名的十大才子之一,聲名在外,說句難聽的,黃土都埋到脖子了,不至于科場舞弊,名聲不保,而且他也不是桐廬書院出身,錦衣衛(wèi)也審問了,押題之事應該和他沒有關系。
??這老頭是靠真才實學考上來的。
??“把北方學子的名錄給朕拿來!”
??“遵命!”
??樸不了邁著小步,快速來到御案上,小心的翻找,隨后拿著紅色的小本跪在朱雄英面前,掃了一眼看著上面的名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熟悉的人名。
??朱雄英用手指點點了名字,說道:“把這個齊魯武城士子韓克忠的試卷給朕找出來!”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考生的試卷,如今全部散落在地上,樸不了跪在地上,一張又一張的尋找。
??“萬歲,找到了!”
??朱雄英左手拿著韓克忠的試卷,右手拿著陳安的試卷,只是掃了一眼,不看內容,只看試卷的字體和結構美感,韓克忠就要遜色陳安不少,這是客觀是事實,沒的說。
??不過,字寫的再好,卻沒什么用,還要看策問的回答,朝廷要的是治國良才,不是書法家。
??陳安的試卷,他已經(jīng)看過好幾遍了,接下來要細細研讀北方士子韓克忠的試卷,看看他的水平。
??其實,這些考生的試卷早已被閱卷官用紅筆批注過了,上面有不少紅圈和評語,有的是精彩的點評,有的是錯誤的批示。
??陳安的卷子上滿是上等評語,但韓克忠的卷子被點出很多錯誤,甚至還有兩處涂鴉之處,著實影響試卷的美觀,不過,朱雄英并沒有在乎這些,他看重的回答。
??前面幾題回答的確實很平淡,但當看到第五題之時,朱雄英整個人變得激動起來。
??關外之地,八百里漠北之地,如何徹底融入大明領土?
??韓克忠的解題和回答都很犀利。
??他首先點出了漢人農(nóng)耕和游牧放牧的兩種生存方式以及沖突。
??沒有任何廢話,直點問題核心,這就已經(jīng)算是不簡單了。
??接著,他分析了游牧頻繁南下掠奪中原的原因,除了野蠻的思想,最主要的是缺衣少穿,忍饑受凍,對于長城外的敵人來說,冬天是最難熬的時候,身處漠北,一眼望去,冰天雪地,嚴寒刺骨,連生火都要靠牛馬糞便,由于不會耕種,也就沒有糧食吃,那些牛羊壓根就不足以支撐整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