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承嗣也在盤算這件事的可行性。
趙軒在趙國深得人心,他寫勸降信,自然也會讓人信服,至少有一半的世家會愿意歸降,剩下的一半,應(yīng)當(dāng)是忠心趙國的百官。
但是憑那一半的人力就算是拼死抵抗,也撐不了多久。
至于善待百姓,這根本不用趙軒吩咐。
大梁攻入敵國的第一步,就是給登記在冊的百姓分地。
哪個百姓不說大梁的好?
梁承嗣很快就確認(rèn)這件事可行。
“我可以答應(yīng)你,但是你為什么要幫我們?”
他目光緊盯著趙軒,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破綻。
趙軒苦笑,神色坦然:“我早就聽聞大梁的一系列政策,所以才會想來大梁看看,這一路上,我看到了太多的百姓,大梁的的百姓和其他幾國截然不同。”
那是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自豪和活力。
每一個人都臉頰紅潤,即使是在寒冬,都能穿上厚厚的棉服。
要知道在趙國,棉花是世家貴族才能用的東西,一到冬天,百姓們只能一家人窩在炕上,哪里都去不了,更別提到街上行商。
大梁不一樣。
大梁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勃勃生機(jī),眼中盛滿了光。
趙軒從進(jìn)入大梁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經(jīng)做出了判斷,大梁必定能夠昌盛三代。
但是他心有不甘,所以才會想辦法刺殺梁錚,用意讓大梁就此終結(jié)。
但是他失敗了。
并且被關(guān)在暗無天日的大牢里,沒有出去的可能。
這是天意。
天意在大梁,即使他活著,也不過是階下囚罷了。
不如用自己的死,為趙國的百姓換一條好走一些的路。
這是他身為趙國的君主,最后能夠為趙國的百姓所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