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不必自責,”記達海開始勸:“您接手八旗時大清就已經(jīng)每況愈下了,到現(xiàn)在還能把明軍擋在遼陽以南已是奇跡?!?
多爾袞搖了搖頭:“你把明軍想的太簡單了!明軍不是攻不下遼陽,而是不想功?!?
“為何?”
“因為他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什么時機?”記達海有點懵。
“后方穩(wěn)定的時機!”多爾袞指著桌子上的巨幅地圖說道:“遼陽在北,金州、復(fù)州、蓋州在南!”
“攻打遼陽的前提是有一個穩(wěn)定的后方,而明軍的后方除了義州,廣寧,松錦外,還有金州,復(fù)州以及蓋州!”
“尚可喜撤離遼南前把青壯和糧食全都帶走了,只留下一幫什么也沒有的老弱病殘。這些人雖然沒什么戰(zhàn)力,但遼東民風彪悍,他們會在餓死前想盡辦法求生?!?
“這對明軍的后方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所以...王永吉才沒有發(fā)動遼陽之戰(zhàn)!”
記達海聽完之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怪不得明軍最近沒有大的舉動,原來是這個原因!”
多爾袞沒有繼續(xù)說話,現(xiàn)場陷入沉寂之中。
范文程見狀走了兩步對著多爾袞說道:“王爺,明軍水師已經(jīng)進駐蓋州。王永吉沒了后顧之憂,不出意外的話很快就要發(fā)動遼陽之戰(zhàn)了?!?
多爾袞晃了晃腦袋,盯著眼前的地圖問道:“范先生的意思是...?”
“是時侯破釜沉舟了!”
“什么意思?”一頭霧水的記達海急忙詢問。
他怕范文程和多爾袞算計他,所以必須把這件事搞清楚。
“范先生的意思是大軍離開遼陽北上!”多爾袞解釋道。
“棄守遼陽?”記達海疑惑地猜測。
多爾袞擺擺手:“不是棄守,而是留下一支部隊死守遼陽牽制明軍主力。其余部隊北上進入草原,繞過遼澤進攻明軍后方的廣寧。只要拿下廣寧就能窺伺松錦,迫使王永吉主力回援。”
“屆時既能圍點打援,也能圍魏救趙,可謂一舉兩得!”
“這...這也太冒險了吧?”記達海被這個大膽的想法嚇到了,“如果...如果遼陽失守,盛京將門戶大開!盛京是大清的都城,若是丟了都城,大清恐怕...”
“盛京丟不丟的并不重要,大清的龍興之地是赫圖阿拉,只要那里不丟,大清隨時都能東山再起!”多爾袞認真道。
“那也不行??!”記達海不停地搖頭,“咱們對廣寧的情況一無所知,貿(mào)然前往的中了明軍埋伏怎么辦?”
“廣寧有兩萬兵馬,一萬步兵一萬騎兵!”多爾袞緩緩說道:“這個消息是吳三桂親口所說,應(yīng)該錯不了?!?
兩萬兵馬!
記達海還是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皺著眉問:“這兩萬兵馬戰(zhàn)力如何?對方主將是誰?”
“對方主將是李定國!”多爾袞咬著牙說道:“他麾下兵馬單兵戰(zhàn)力一般,通樣數(shù)量我軍必勝。”
“咱們出動多少兵馬?”
“三萬!”多爾袞表情堅定,眼神冰冷。
“如果李定國龜縮在城中不出呢?”記達海提出了最后一個疑問,“繞過遼澤意味著無法攜帶大量輜重,尤其是攻城器械!咱們總不能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下攻城吧?”
“不攻城!”多爾袞用手指在明軍已經(jīng)收復(fù)的地方上畫了一個大圈,“此前六次入關(guān)劫掠,八旗兵收獲頗豐。如果李定國龜縮在城中不出戰(zhàn),咱們就就像之前入關(guān)劫掠一樣把這些地方洗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