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記載有朱雄英幾年來所有的動作,包括頒布的政策和各項支出。
朱元璋能坐上這個皇位靠的絕不僅僅是運氣,還依賴于他自身的學習能力。
從古至今的開國皇帝,沒有一個是水貨。
朱元璋雖然已經(jīng)年過花甲,但每天仍然在堅持學習。
朱雄英監(jiān)國后,整個大明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大家全都有目共睹的。
從那時起朱元璋便命人將大孫的政策和變革全都記錄下來,以供自己學習。
朱元璋學的很刻苦,觀念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好像已經(jīng)不再那么討厭從商之人了,甚至還對商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原來這商道也不簡單??!”
“以前總是聽大孫說商道發(fā)達,整個大明就發(fā)達,當時咱還不覺得,現(xiàn)在看來,好像當真有幾分道理?!?
“應(yīng)天府現(xiàn)在翻天覆地的變化咱可是看在眼里,大孫這藍家莊可真是神?!?
“原本大家都把錢藏進自家的錢窖里,現(xiàn)在全都拿出來消費了?!?
“大孫對商道的理解可是比咱強太多了,若是咱肯定是想不到這等辦法?!?
“以前這書中咱就不講這些呢?講得全都是些投機倒把之事?!?
朱元璋一邊翻看著冊子,一邊感嘆道,底下還站著各部尚書,這冊子他們更是人手一本。
自從朱雄英的印刷廠開辦后,宮中的很多東西都開始不用再一遍一遍手寫,逐漸開始轉(zhuǎn)用印刷作為替代。
“你們看過了嗎?”
“現(xiàn)在你們還敢說商道是不正之道嗎?”
朱元璋問道。
此話一出,戶部首當其沖。
與商道之間關(guān)系最大的便是戶部,此部門可是掌管了整個大明的錢財。
幾位尚書齊齊看向戶部尚書展廷芳,這問題自然是他來回答。
“回稟皇上,太孫殿下所用之道并非民間小道,而是正國大道?!?
“臣以為,太孫殿下在商道上的種種手段,歸根結(jié)底還是為了百姓得利?!?
“太孫殿下曾經(jīng)拿出過千萬貫寶鈔用來進貨,這些貨物在限定時間內(nèi)購買會省去將近三分之一的價格?!?
“當時臣以為太孫殿下此番行為無異于在大街上撒錢,定是賠個血本無歸,但讓臣沒想到的是,此事結(jié)束之后,太孫殿下手里不僅沒虧錢,反倒是盈利了不少?!?
“臣日思夜想,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便開始深入的研究此道。”
“臣最后發(fā)現(xiàn),之所以太孫殿下可通過此種方式盈利是因為藍家莊在各地掃貨,貨物多且價格低。”
“行商買賣貨物,往往需要趕路數(shù)千里,往往半年都不能賣空自己手中的貨物,而藍家莊采用的是一次性收購的方式,這樣便省去了大量的功夫?!?
“藍家莊在大量囤積貨物后,其中的利潤自然會高,雖然價格低廉但其實還是有利可圖,再加上時間限制,更是引得百姓蜂擁而至?!?
聽完戶部尚書展廷芳的分析后,整個殿內(nèi)的大臣們?nèi)蓟腥淮笪颉?
原來太孫殿下的手段這么高明。
這樣一番下來百姓因買到了低廉的貨物而高興,商會也因拿到了不菲的利潤而歡喜,如此一舉兩得之事可能就只有太孫殿下能想出來了。
“展尚書,你說的法子咱聽懂了,這么好的方式你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實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