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朱棣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手下好點,發(fā)出諸多福利,能讓手下安心的在東瀛待著。
因此,朱棣必須要攻下一城。
只要能拿到一城,朱棣就有足夠的資本來為手下謀取福利。
金錢,土地,女人,糧食,這些都是朱棣日后的基石。
掠奪而來的財富要遠遠勝過通商,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其二,往后朱棣要想再在東瀛發(fā)展勢力,就只能通過貿(mào)易。
但凡進行海貿(mào),這里都是必經(jīng)之地。
只要朱棣能占領(lǐng)此城,則可通過貿(mào)易謀取無盡利益。
這般計算下來,百利而無一害。
朱棣沉思許久后終于說道:
“不知要占領(lǐng)哪個城池最好?”
此話一出,朱棣明顯是動了心思。
但此次機會稍縱即逝,朱棣必須馬上行動。
時間久了,難免會發(fā)生變故。
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使者到達的時間問題,若是來早了,只怕計劃要全部落空。
“如今對王爺來說,能攻打的只有豐前,豐后以及筑前三座城池。”
“按照收益來看,自然是豐前和豐后兩座城池最為富裕?!?
“不過這兩地的軍事實力十分強勁,東瀛的軍力幾乎全部集結(jié)于此,據(jù)打探,此地至少有十萬往上的東瀛軍?!?
“王爺想要攻打這兩座城,自然是難上加難?!?
“相比之下,筑前國則顯得比較輕松了,城中的東瀛軍不過三萬有余,并且還都不是東瀛精銳?!?
“照目前來看,雖然筑前國不如其他兩國資源豐厚,但攻打筑前國最為穩(wěn)妥?!?
張玉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想讓朱棣攻打筑前國。
現(xiàn)在使臣所到來的時間并不確定,留給朱棣的時間算不上多。
攻打豐前豐后兩城,絕對是冒險之舉。
雖然張玉和朱棣都沒有明說,但心里全都十分清楚。
如此擅自行動,很有可能會被朝廷降罪。
若是失敗,則追責可能會更加嚴重。
聽完張玉的回答后,朱棣卻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不管從何種方面來看,攻打筑前城都是最佳選擇。
但朱棣并不買賬,攻打筑前城,所得的收益實在太少,為了這點收益,難道還值得自己公然違抗朝廷,出兵筑前?
朱棣起身向外看去,恰好看見晉王的軍旗。
那是颶風時所刮來的,一直扔在此處沒有收拾。
想必另外兩位王爺和自己也有同樣的煩惱。
朱棣這樣想到。
就在此時,一個大膽的計劃突然出現(xiàn)在朱棣腦海里。
為何不聯(lián)合其他兩位王爺一起拿下這幾座城?
如此輕易妥協(xié),其他兩位王爺自然也十分不滿意。
想必他們心中和自己有同樣的怨氣。
這個機會,朱棣能抓住。
同樣的,另外兩位王爺也能抓住。
但這計劃,需要朱棣親自去聯(lián)系。
此時此刻,朱棣也顧不上什么顏面,決定主動去聯(lián)系二位王爺。
這樣的機會,一旦錯過很難再抓住。
朱棣不再猶豫,立馬吩咐道:
“張玉!”
“末將在!”
“調(diào)集三萬兵馬,即可準備出征筑前,爭取短時間內(nèi)一鼓作氣拿下筑前城,記住了不管多大傷亡,一定要快!”
“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