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君兼任了縣開發(fā)區(qū)的書記,自然心向林水根。
組織部宣布了任命之后,于淑君便跑到林水根的辦公室,請教工作事宜;林水根耳提面命,于淑君便心中有數(shù)了。
林水根安排好了于淑君,便開始考慮自己的下一步工作。
自己是工業(yè)副縣長,自然要管縣里的工業(yè),而縣里最大的工業(yè)是一大三??;最大的是梧鋼,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屬于梧桐縣,屬于省里的企業(yè),梧桐縣已經(jīng)管不著了;但只是對梧桐縣貢獻地方稅。
三小就是九頂煉鋼廠,九羊配件廠,九方農(nóng)機廠。
九羊、九方、其實是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雖然屬于縣政府管轄,但不是直管。
九頂煉鋼廠則是縣里的企業(yè),改革開放后,進行了部分改革,但不徹底;負責人王耀東只有0.5%的股份,剩下99.5%還是縣政府的股份。
九頂煉鋼廠,是除去青石開發(fā)區(qū),縣開發(fā)區(qū)的第三大納稅大戶。
雖然稅賦是不少,但問題更多;最主要的難題就是貸款多,迄今為止,只是貸款就有280多億,若是加上縣政府的撥款救濟,差不多有360億了。
看起來是納稅大戶,其實是縣政府的一個巨大的包袱;已經(jīng)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原因很簡單,拋開負債不說,只是員工就有五萬人;可想而知。
林水根眉頭緊鎖,深知九頂煉鋼廠的問題不容小覷;他深知,若要推動縣工業(yè)的發(fā)展,就必須先從這塊硬骨頭啃起。
林水根認為,想解決九頂煉鋼廠的問題,無非就是兩個。
一個是破產(chǎn)重組,一個是直接破產(chǎn)。
林水根也明白,歷屆政府領導,都不敢動這個燙手的山芋;更不敢建議破產(chǎn);原因簡單得很,一旦破產(chǎn),幾百億的貸款誰來還五萬多工人一旦上訪,將是震動全省,乃至全國的大事件。
任何縣委書記,或者縣長都不敢承擔這個責任。
但林水根卻很明白,長痛不如短痛,肌膚長瘡就會流膿,時間越長越糟糕,最后就會腐蝕整個身體,導致死亡。
自己不主管工業(yè),可以不管,現(xiàn)在自己有責任來管這件事。
林水根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先跟陳淑紅書記談談;若是先跟和縣長談,一旦被和縣長否決,自己便不能再動這個心思了。
陳淑紅現(xiàn)在是有求于自己,自己找她談談,是最合適的。
陳淑紅聽完林水根的闡述,也是嚇了一跳:"老弟,九頂煉鋼廠,可是個大地雷,你也敢動"
林水根有自己的理由:"陳書記,話不能這么說,既然是地雷,還是早排除的好,免得貽害一方!"
"你想怎么搞"陳淑紅雖然覺得林水根說得有理,還是不放心。
"陳書記,怎么搞,我現(xiàn)在還沒有想好;我想了一個主意:您是不是提議,我兼任縣國資辦副主任,接管九頂煉鋼廠的決策權"
陳淑紅一聽,頓時明白林水根的意思:先拿到九頂煉鋼廠的決策權再說,按照林水根的一貫做法,他掌管了之后,會大刀闊斧地改革。
陳淑紅迅速地權衡了一下利弊:以林水根的能力,或許能成功,那對自己有什么好處這個最重要的,那就先跟林水根做個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