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之信
當(dāng)看到韓三千手中的木牌之時,在場本來表情各異的眾人此時也在頃刻間集體變成統(tǒng)一的震驚。
于他們而,那四兄弟論陰氣不如他們,論人數(shù)也不如他們,那么被別人打敗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范圍。
但也正如樹人所,通明之信對他們來說,其實是種內(nèi)部的默契或者說某種契約,這可不是光打敗了樹人等四人便可以輕易拿到的。
梁寒單手一握,那塊木牌便直接飛到了他的掌中,略一查看,他回眼望向九個兄弟,道:東西是真的。
樹人他們這是干什么當(dāng)初不是早已說好,此物遠(yuǎn)比性命更加重要,這東西又怎能隨便給人
給人也就罷了,偏偏還給一個年輕人,這成何體統(tǒng)
那小子不是說了嗎樹人四人依然還活著,我看,該不會是樹人那四個家伙貪生怕死,為求保命,才以此物作為抵押吧。
此話有理,既是如此,那么當(dāng)年之約便自然可以不作遵守,這通明之信,我看作廢吧。
既然當(dāng)初已有相約,無論何種情況,我們都應(yīng)該按照當(dāng)年約定來遵守,我不建議作廢,況且,誰人又能確保這通信之物并非是貪生怕死所用做的抵押之物,而不是樹人等人心甘情愿贈送于他呢
如果是贈送于他,那確實咱們更應(yīng)該遵守約定。
隨著梁寒對東西真假的判定以后,他身后的九個兄弟,各有發(fā),各有意見。
韓三千對此倒并不意外,畢竟樹人在給自己通明之信時便已經(jīng)說的很清楚了,里面必有人會反對,也必然有人會認(rèn)可。
雖然我很不想辯解,但為了樹人四個人的尊嚴(yán),我也必須闡明一點,這東西是樹人親手贈送給我,絕不存在任何威逼利誘。韓三千輕聲道。
有人想要反駁,但此時的梁寒卻是大手一揮:先不說他根本不知道通明之信,自不存在對樹人等人威逼利誘,即便是他知道,也是這樣做的,那又能如何難道,能將樹人等打到威逼的份上,不是一種本事嗎
梁寒說的沒錯,如果那么容易威逼的話,那么這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幾億年來,也斷然不會只有這么一個小子出現(xiàn)在這里了。
年輕怎么了,長江后浪推前浪,這后浪本來就應(yīng)該年輕,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