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趙康預料的一般,那些只是拉著幾百斤到幾千斤不等的小糧商,眼看著天氣越來越惡劣。
并且糧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買,一個個的心里都泛起了嘀咕。
這怎么和之前說好的不一樣
如此情況下一聽到官府現(xiàn)在收糧的消息,這些小糧商便不愿再干耗著,以十三文錢一斤的價格將糧食賣給了官府的人。
一筆筆賬目記錄在冊,糧食被送入各地官府臨時建立的糧倉之中,往往是前一刻剛入庫,后腳就得發(fā)放出去。
同時趙康還讓官府的人收購麥種稻種。
這次青州蝗災范圍太大。
農作物都被吃了個干凈,來年要是沒有種子,老百姓依舊得餓肚子。
就這樣,每天官府的人都在和那些小糧商收糧,并且價格浮動很小。
今天十三明天十四,后天又降低成十三,就好像有意災調戲這些糧商一般。
你賣不賣
現(xiàn)在不賣明天恐怕就不是這個價格了!
這樣搞了幾次,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商戶,只能滿心郁悶的將糧食賣出去,然而暗罵一聲假情報害人,
但要說最難受的,還是聚集在青州城內的糧商。
作為青州的樞紐中心,青州城人口超過十萬,占地面積極其廣大。
平日里就沒有個擁堵的說法,但這些天即便秋雨不停,大街上卻依舊是人擠人。
隨便一抬頭就能看到一大群外地人,湊在一起,詢問今天有沒有哪里收糧食。
誰家又來了多少,順便再罵幾聲。
狗日的,誰說青州的糧食好賣的!還特么隨隨便便就能夠賣出三四十!十三四還差不多!
一處酒樓中。
幾名穿著富態(tài)的中年男子湊在一桌,他們便是外地糧商中,運來糧食最多的幾人。
幾乎是每一家都超過了萬石,糧車都分布在青州各地。
一人皺著眉,看了眼外面連綿的雨勢,擔憂道:這雨要是再這么下下去,搞不好咱們的麥子都要受潮發(fā)芽??!
可不是!他娘的這南方天就是氣人,我說咱們不能這樣干耗下去吧
一人吊著煙桿砸吧著嘴皮:可是還有不少人發(fā)了瘋一樣往這青州趕,今天官府出價十四要不干脆賣了得了。
那不是白跑一趟了一人氣呼呼道。
拿著煙桿的男子吐了口白煙,翻了個白煙:白跑再過幾天怕是就不是白跑而是褲衩子都要虧掉了!
就這些天下面的人吃喝住的錢,老子都花出去上百兩銀子了。
再加上這鬼天氣,還有那些趕著來的人,我估摸著最多五六天,這青州除了糧食就他娘的啥都沒有!
真他娘的邪了門了!
一人罵了句,起身道:行了行了,老子不陪你們憋了,找官府收糧的人去了。這趟就當來游山玩水了!
當即就有同樣撐不住氣的三四人離開了酒樓去找了官府收糧的人。
秦陽馬山這兩天也沒閑著,那真是睡覺都睡不好,每天都派人去城內打探消息,要不就是派人去吳家希望能夠見趙康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