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十幾名騎兵隨著李叱的手勢一指,沖出隊伍朝著山中探路,狗子在高空的叫聲就已經(jīng)提醒了或許有危險。
李叱他們的隊伍里有狗子在,就像是有一個天下間最好的斥候。
十幾個人的隊伍順著山路進(jìn)入山谷,很快就消失在李叱他們的視線之外。
看看這里。
余九齡嘆道:這里幾乎可以算是大楚最邊遠(yuǎn)的地方了,可是這里反而有些安寧祥和,當(dāng)年大楚強(qiáng)盛,連這樣偏僻的地方都修了官道,現(xiàn)在卻無人打理了。
他彎腰把官道上冒出來的草想拔掉,可是那草生長的極為結(jié)實,葉子都揪掉了可就是不能連根拔起來。
唐匹敵看了他一眼后說道:你試試用嘴。
余九齡:
這條路就叫納蘭直道。
唐匹敵解釋道:當(dāng)初大楚修建這條路,就是為了讓冀州的守軍用最快的速度支援邊關(guān),從冀州出發(fā),順著這條納蘭直道趕到西北邊關(guān),晝夜兼程,只需二十天。
他看向余九齡說道:這條直道的盡頭,就是涼州。
就在這時候派出去探路的斥候回來一個,在山谷口朝著他們打手勢示意沒有危險,隊伍再次出發(fā)進(jìn)入了山谷。
是狼群。
斥候回報道:前邊好像有一支隊伍遇襲了,被狼群圍攻,我們幫忙驅(qū)散了狼群,那支隊伍有幾十個人,是雜耍的隊伍。
雜耍
李叱聽到之后有些好奇,這種地方,荒山野嶺,怎么會遇到賣藝的隊伍。
他和唐匹敵對視了一眼,隨即上前詢問。
這支雜耍隊伍的頭領(lǐng)是一個看起來五六十歲的老者,須發(fā)斑白,臉上都是皺紋,膚色黝黑,一看就是常年走江湖的人。
他自稱姓駱,叫駱原初,老家也是冀州人,帶著他的雜耍隊伍奔走在冀州治下各州縣討生活,后來到處都是兵亂,他們商量了一下,索性就來了草原這邊,出納蘭草原就是大西山,山外居住著很多部族少民。
這件事,似乎只有他們這支賣藝的隊伍知道,他們也遵守那些少民的要求,不對外宣揚,是因為李叱的隊伍救了他們,所以他們這才明。
幽山國滅國之后,大量的少民離開中原,可是他們又回不去曾經(jīng)的家鄉(xiāng),納蘭草原的人牧民也不會接納他們,所以就出大西山,在這居住。
大西山這里的地形像是一個巨大的盆地,靠近納蘭草原的叫大西山,往北是一片洼地,倒是草木豐美,百里之外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也是燕山分支,被稱為北支山。
這些各部族的少民,就在大西山和北支山之間生活下來,綿延數(shù)百年,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這里有數(shù)十部族,少的有七八百人,多的有十余萬人,總計大概有五六十萬人在此。
最大的部族叫做垌族,原本不是北方民族,而是生活在蜀州還往南的地方,那地方近乎原始。
幽山國的時候,歷代皇帝都有一個差不多的喜好,就是變戲法和雜耍。
當(dāng)時有一個垌族人,在幽山國做官,就向幽山國皇帝說,他的族民都是此中高手,于是幽山國皇帝下令,讓他召集垌族的雜耍高手來都城。
其實是因為垌族人生活在很原始的叢林之中,每個人都擅長攀爬跳躍,就算是給他們一根沒有穩(wěn)定住的大竹竿,他們隨便往地上一戳就能爬到最高處。
而他們捕獵,又擅長使用各種工具,比如吹針,繩套,這些練的精準(zhǔn)了,看著確實讓人覺得震撼。
再后來,垌族人不斷的涌入幽山國都城,靠著這
些本事賣藝求生,其實日子過的也不怎么好。
一開始過來的人確實得到了厚重的賞賜,有的甚至因為雜耍玩得好而做了官,這消息傳回他們老家之后,便有越來越多的人往冀州這邊跑。
最多的時候,當(dāng)時的褒城里有三萬多垌族人,然而真正過上富足日子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
最初時候,因為垌族的人在皇帝面前展示雜耍而獲得厚賞,百姓們也都想看看那是怎么樣的神乎其神,反正傳的是神乎其神。
要是哪個商人能大價錢請到垌族的表演者,表演的時候一定人滿為患,賺的盆滿缽滿。
可是后來人太多了,到處都是垌族賣藝的人,大街上沒多遠(yuǎn)就有一伙,以至于沒人再看。
幽山國滅國之后,他們被隔絕了回蜀州老家的路,害怕戰(zhàn)爭,只好往北走,本想在草原上定居,納蘭部的人怕他們賴著不走,所以驅(qū)趕出境。
他們就在大西山和北支山這一帶生活下來,繁衍成最大的部族,擁有最多的士兵,所以這里的垌族首領(lǐng),也是各族的首領(lǐng),自稱為逍遙王。
駱原初告訴李叱他們,再過一陣子就是逍遙王善歡舟的生日,他們是要趕去那邊賺點錢。
或許是因為歷史上的原因,垌族人也格外喜歡雜耍,到了這里之后,原本他們是賣藝的,可搖身一變他們成了最大的部族,他們的首領(lǐng)自稱逍遙王,就開始學(xué)著幽山國的皇帝,讓別人來給他表演雜耍。
李叱聽駱原初說完之后想到的第一個問題不是這些部族,而是錢從哪兒來。
按理說,這些從幽山國都城逃離至此的各族少民,他們沒有多少錢,可以流通的金銀必然有限,別說金子,銀子也會少的可憐。
如今已經(jīng)有幾百年,他們基本封閉,很少與外界接觸,甚至都不和納蘭草原的人打交道,那他們流通的銀子是哪兒來的
他眼睛微微瞇起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