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程無節(jié)他們說起來,這洞閣縣遇到的各種災荒,戰(zhàn)亂,越說越難受。
先釣個魚吧。
澹臺壓境可能覺得這氣氛著實有些壓抑,于是把話題岔開。
他看向小六和小九之前釣魚的地方:你們的魚竿都沒了。
三月末。
安陽。
羅家軍強渡南平江之戰(zhàn),慘烈但順利。
渡江之戰(zhàn)中,至少有將近兩萬人戰(zhàn)死在南平江上,尸體多到幾乎能把江面都覆蓋起來。
順著江水往下游沖,尸體隨處可見。
整個江面上一片狼藉,碎裂的船,泡的發(fā)白的尸體,還有啃食著尸體的魚。
整整一天,羅家軍攻上了南平江南岸。
在南岸的陣地上,武親王的大軍又死守了一夜半天。
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因為壓力實在太大而退了下去。
不退的時候還好,這一退,就把后背暴露給了羅家軍。
因為這渡江之戰(zhàn)被武親王的隊伍打的太狠,死傷太多,羅家軍上下都帶著一股兇狠殺氣。
追在武親王的隊伍后邊,一口氣追出去幾十里。
武親王的大軍在距離南平江四十里的地方重新設(shè)置防線,在這,早就已經(jīng)挖好了大量的工事。
數(shù)不清的壕溝,數(shù)不清的陷馬坑,數(shù)不清的陷阱。
如此一來,羅境麾下最精銳的騎兵就難以發(fā)揮作用。
步兵沖鋒,又是一場慘烈廝殺。
這一戰(zhàn)打了四天,羅家軍死傷了兩萬六七千人后終于攻破了防線。
武親王的隊伍再次后撤,退到了五十多里外的縣城。
羅境覺得此時他的隊伍士氣正盛,雖然這兩次激戰(zhàn)損失兵力就有五萬上
下,可是也連破了武親王兩道防線。
他算計著武親王的兵力不足,只要再攻破縣城,武親王的兵力就會折損過半,甚至可能折損三分之二以上。
雖然慘烈,可羅境堅信,只要再勝一陣,武親王就會徹底失去抵抗之力。
于是羅境下令猛攻縣城。
沒有想到的是,這座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縣城,卻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墳墓。
每一天都在攻城,每一天都被武親王的隊伍硬生生扛下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羅家軍的高昂士氣,也在這一天一天的殺戮中被消磨。
到了十天之后,羅家軍依然沒有攻破這座本不該成為絆腳石的小縣城。
從渡江之戰(zhàn)開始算到現(xiàn)在,半個月的時間,羅家軍損失的兵力加起來已經(jīng)有七八萬人。
這種程度的死傷,如果沒有親眼看到戰(zhàn)場,根本無法想象出來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
羅境不斷的給手下人打氣,告訴手下人武親王已經(jīng)就要糧絕,撐不住多久了。
可是,接下來又是十天,毫無進展。
羅境親自率軍猛攻了多次,依然難以存進。
此時距離羅境大軍合圍這座縣城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天,按理說,武親王的隊伍早就應該無糧了才對。
可是武親王就硬生生的撐了下來,而且看起來還能撐得住。
羅境隨即改變策略,下令各軍死死圍住,不再猛攻,打算用這樣的辦法耗盡武親王大軍糧草。
近一個月的時間,這里的每一寸土壤,可能都被血水澆灌過。
安陽城往北百里左右。
唐匹敵率領(lǐng)兩軍兵力在此,他不能再往南走,再往南走就會被人誤會。
此時羅境大軍都在南平江南邊,他若是率領(lǐng)寧軍到了安陽,安陽城里留守的羅家軍,立刻就會覺得是他要趁著這個時機奪取安陽。
羅境可能不信,但是安陽城里留守的人,一定會信。
所以唐匹敵對于戰(zhàn)局的了解,也都是斥候的回報。
大將軍。
從江南岸歸來的斥候,見到唐匹敵后俯身一拜:大將軍,羅境的隊伍已經(jīng)圍困武親王二十天,依然沒能攻破武親王防線。
二十天了。
唐匹敵的眉頭皺起來。
他在軍帳中來來回回走動,心中越發(fā)不安。
武親王的打法,明顯就是在消耗羅境的兵力。
這個被譽為大楚戰(zhàn)神的老人家,在戰(zhàn)術(shù)的運用上絕對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如果他死守南平江,羅境絕不可能一兩天就攻到江南岸。
但是武親王沒有死守,而是大量的殺傷羅家軍后,立刻就下令后撤。
如果他過分死守,羅境就會因為遇挫太重而無心繼續(xù)南下。
打疼卻不打絕,武親王成功把羅將軍引到了江南岸。
沒錯,不是羅家軍靠自己本事強渡過去的,而是武親王有意把人放過去的。
第二道防線的打法一樣如此,與在南平江的防御戰(zhàn)如出一轍。
依然是打疼不打絕,就是給羅境希望,讓羅境覺得下一次一定就能徹底打贏。
羅境可能要吃虧。
唐匹敵回到書桌前,提筆寫了一封信遞給斥候:用最快的速度送去江南岸,要親手交給羅境。
斥候應了一聲,轉(zhuǎn)身離開。
唐匹敵的眉頭微微皺著,心說羅境若不是那般自負,若能與他兩軍合力,說不定這一仗還有的打。
可是現(xiàn)在這種情況,他的隊伍只要再往南動,留守安陽的羅家軍必然會有所舉動。
真打起來,傷的都是自家人性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