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把軍報遞給武親王:這個唐匹敵,怎能如此厲害
軍報上說,唐匹敵攻入蘇州之后,攻城略地的速度,幾乎和行軍的速度相當。
也就是說,人家是一路走一路占領,就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
當然,沒有遇到多大的抵抗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真的沒有遇到多大抵抗,二是多大抵抗在唐匹敵面前都不算是什么抵抗。
如果是前者,可以把唐匹敵攻入蘇州的戰(zhàn)局勝利歸結于運氣,如果是后者的話,那這個唐匹敵有多可怕已經(jīng)顯而易見。
武親王看過之后,把戰(zhàn)報放在桌子上,微微頷首說道:回陛下,臣以為,唐匹敵的領兵之才,近些年來,臣所見到的年輕人中,當為第一。
皇帝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如此人才,若是能得朝廷所用,那該多好。
武親王道:他若真能為朝廷所用,臣覺得,會是第二個徐驅虜。
這句話讓皇帝心里微微一震。
大楚的第二個徐驅虜,這話應該怎么理解呢
如果當初沒有大將軍徐驅虜那般無敵,大楚可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jīng)完了,西域入侵,草原反叛,黑武南下,內亂不斷,朝廷又已崩壞,若非徐驅虜橫空出世,大楚岌岌可危。
武親王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如果唐匹敵這樣的年輕人能為朝廷所用的話,或許能像是當年的徐驅虜一樣,為大楚續(xù)命百年。當然,武親王這句話里的意思也可能是......如此驚才絕艷的年輕人,為朝廷做事的話,大概下場也是徐驅虜那樣,一杯毒酒賜死了事。
想到這里,皇帝就又嘆了口氣。
武親王沒有再說什么,并無解釋,哪怕看到皇帝此時的反應,他也不想解釋。
因為他話里的意思,就是皇帝以為的那個意思。
有句話武親王其實還克制住了,如果沒克制住的話,此時皇帝應該更難堪才對。
武親王想說的是,如果臣不是姓楊,如果臣不是陛下的王叔,可能臣早在多年前,也被一杯毒酒賜死了。
這不是玩笑,是事實。
如果武親王不是姓楊,如果他手里沒有打皇鞭,如果老皇帝不是對他真的有些怕,那老皇帝一定會讓劉崇信給他端來一杯毒酒。
現(xiàn)在......
皇帝只好把話題避開。
他問武親王道:大賊李兄虎已經(jīng)不得不退兵會蘇州,此時局面,是否對咱們有利
他說話的時候,刻意把咱們兩個字加重了些。
武親王俯身道:回陛下,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朝廷有利,但實則是對寧王李叱有利。
皇帝微微一怔,又是這個李叱。
武親王道:唐匹敵拿下大半個蘇州,迫使李兄虎回援,李兄虎兵多,唐匹敵想直接吞了李兄虎不容易,但李兄虎想要打贏他也極難,所以在蘇州,會是僵持之局。
如此一來,京州之內,臣就有和楊玄機一戰(zhàn)之力,楊玄機不得不全力應付,就無暇顧及其他,李叱就會趁機拿下荊州,進而威脅梁州,將蜀州徹底割斷。
武親王看向皇帝:打到最后,蘇州那邊,唐匹敵拖住了李兄虎,京州這邊,臣和楊玄機打的各自消耗,李叱卻可趁勢奪取更多地方。
聽到這,皇帝心里的怒意已經(jīng)冒了出來。
他現(xiàn)在最后悔的就是,沒有在李叱剛剛冒頭的時候,就讓武親王帶兵去把李叱按下去。
此時再想按,已經(jīng)按不住了。
王叔,可有對策
皇帝問。
武親王搖頭:沒有。
李叱這般布局,用的不是什么陰謀詭計,而是明謀,都在面上擺著呢,只是人家看的更長遠,布局更穩(wěn)妥。
等到你覺得可以走這一步的時候,才看到李叱已經(jīng)走了好幾步。
這個局面已經(jīng)形成,就無法破局,只能是這樣發(fā)展下去。
那......
皇帝看向武親王,眼神里有些壓制不住的期望:若王叔與那唐匹敵交手的話,可有必勝把握
武親王沉默良久,回答:五五之數(shù)。
這四個字,像是壓壞了皇帝心境的最后一根稻草,讓皇帝一時之間,連話都說不出。
五五之數(shù)。
那只是對一個唐匹敵,但李叱不止有一個唐匹敵,傳聞李叱帳下的將軍們,皆有不敗之名。
所以,李叱才不可能答應什么割地而治,如果此時占優(yōu)勢的是皇帝,皇帝也不可能答應。
陛下。
武親王起身:臣要去前線了。
王叔才剛回來......
不然呢
武親王輕輕嘆了口氣,俯身:陛下保重,臣告退了。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