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一。
年輕的榮國公魏曦縱馬馳過長街。一路上雞飛狗跳,不是掀翻了攤子就是嚇壞了幼童。
外地人不明所以,還要問一句天子腳下何人如此囂張
何人
京中人士對這位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正是當今皇后最小的弟弟,大夏朝最小的國公爺,那位不學無術(shù),就連皇帝提起來都要無奈嘆氣的國舅爺——魏曦。
對了,這位還有一個諢號,人稱——大夏朝第一紈绔。
據(jù)說這位除了在皇帝面前稍稍收斂三分,那是連面對皇后娘娘,也不買面子的。
對著這么一位靠山硬地位高的混不吝,誰能跟他計較誰敢跟他計較更何況,一群人轉(zhuǎn)眼看向魏曦身后跟著善后給錢的一眾仆從。這位雖說混了點,但是出手闊綽啊!那些攤販巴不得天天被他踢翻了攤子,畢竟人踢翻一次,賠的錢夠那些攤販半年的收入。這,讓人怎么計較
魏曦鬧出這么大動靜,也不過就是為了到街口王二麻子家買上頭一爐炊餅。
據(jù)他說,王二麻子家這炊餅,就得是頭一爐出來的最是酥香,后邊的都不是那個味兒!
別說,他這想法與葉清嵐不謀而合。
也是巧了,這日葉清嵐正帶了兩個哥哥在京中游逛。沈家畢竟離京十年了,離京那年沈淵十歲沈桓八歲,京中風物早不似從前。于是葉清嵐早早約了兩位哥哥出府,這第一站,也是王二麻子家,沖的也是這頭一爐炊餅。
于是,兩撥人就這么狹路相逢了。
按理說,葉清嵐女兒身,實在不便在外多走動,即便出門,也該戴個冪籬。但是她從前做慣了皇后的人,雖然是個慘淡收場的皇后,但是她上一世時常要隨軍出征,與將士同吃同睡的日子她都過過,如今要她乖乖做個閨閣小姐,她還真是不適應,也不愿意委屈自己。
更何況女子怎么了
男子能做的事女子照樣做得,說不定還做得比男子更好,何必將自己困于內(nèi)宅的一番天地
反正她今生不打算嫁人了,也不必在乎什么閨閣名聲。尤其沈家又嬌慣她,只要她不離經(jīng)叛道殺人放火,沈家人希望她一輩子都能肆意而為,拋頭露面算什么,反正有兩個哥哥保駕護航。只不過她到底剛剛被封了縣主,考慮到皇帝老兒的面子,她也不好太過招搖,因此就象征性的戴了個面紗。
只留了一雙眼睛露在外面。
可是葉清嵐本身長相明艷,只不過年歲尚幼,還沒完全張開,所以平日里容貌不算出眾。但是如今這面紗一戴,卻愈發(fā)顯得一雙翦水秋瞳清凌凌如會說話一般,顧盼間自幼難以說的風姿。
魏曦見到了,就是這么個眉眼明亮鮮活,眉目間卻又透出幾分不合年齡的疏朗大氣的葉清嵐。
小姑娘身量不高,明顯還未長成。
但是站在炊餅攤前那份怡然自得,那份大喇喇不避人,卻是他在京中僅見,這丫頭,有點意思??!
他這邊兀自贊嘆,那邊葉清嵐已經(jīng)出聲喊老板:老板,今日你家這頭一爐炊餅,我們?nèi)耍?
魏曦聞瞬間回神,這小妮子居然是個跟他搶炊餅的!
老板,這第一爐炊餅我要了!這是銀子!說著就甩了個閃閃發(fā)亮的元寶出來。
以葉清嵐重生而來的沉穩(wěn)性子,按說不該和人爭論這一鍋炊餅,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親人尚在身邊,她竟仿佛回到了十四歲時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肆意性子。見旁邊的小白臉不講武德直接拿銀子砸人。立刻出聲討伐:你這人懂不懂先來后到明明是我先開口要第一爐炊餅的!
魏曦作為京中第一紈绔,胡攪蠻纏從不輸人,聞立刻回道:誰先付錢就是誰的!況且你個小丫頭片子,好大的胃口,張嘴就要一爐炊餅你吃的完
葉清嵐挑眉。
你這話說的,難道你買這么一整爐的炊餅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吃的那閣下真是好胃口!
你……魏曦沒忍住上前一步。
他這一步上來,葉清嵐身后一直笑著看小表妹跟人打嘴仗的沈淵和沈桓立刻上前將葉清嵐拉到身后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