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因為黎錦會做人,收了好處知道禮尚往來,李柱子得了空非要幫著黎錦一起去地里割草。
原本黎錦計劃割四天的草,兩天就割完了。
李柱子還說:“咱們村不養(yǎng)豬,那東西臭,咱們村又在河上游,養(yǎng)了豬會被下游的村子嫌棄。
但是下灘村就很多養(yǎng)豬的,這些麥草正好可以用來喂豬。
你如果閑了就去下灘村問一下,他們收麥草的話,這兩畝地的草就賣了吧?!?
黎錦這才知道,村子有按照姓氏劃分,比如隔壁村子‘吳’是大姓,那就叫吳家村。
也還有按照地域劃分的,比如下游養(yǎng)豬的村子,河水流下去形成了一灘灘水池,就叫下灘村。
而他所在的這個村子,混姓,不按照姓氏命名。
本來根據(jù)地域分,應(yīng)該叫上河村。
但是二十年前村子里考出去了一個舉人,那人名叫李放,字鴻雁。村長做主改了村子名字叫‘鴻雁村’。
十里八鄉(xiāng)就他們村子出了個金鳳凰,這是他們一整個村子的榮譽。
黎錦覺得李柱子說的很有道理,就算是上山采藥可以賺錢,但家里依然虧空許多,這些麥草能賣掉也是好事。
割完麥草的第二天,黎錦就按照李柱子指的路,朝下灘村走去。
雖然是六月,但早上鄉(xiāng)間還沒那么熱,泥土和石子兒混合鋪成的小路上行人不多。
耳邊有麻雀在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最近在干農(nóng)活,黎錦就沒穿長袍,而是靛藍色的粗布短打,長度堪堪遮住屁股,腰間用布條綁起來。
這種衣服穿的時候完全看這布條綁的緊不緊。
要是綁的松了,布條掉了,那就直接袒胸露乳沒得商量。
雖然這種短打黎錦已經(jīng)穿了好幾天,自打第二天上山采藥,他就沒穿自己的長袍了。
但他對這種依靠一根布條綁在腰間的衣服生來有種不信任感。
早上起來,黎錦綁了又拆了好幾遍,最后少年都看不下去了。
他跪在床邊,仔細的幫丈夫穿好衣服,那雙手靈巧的纏繞著腰間的布條,最后綁起來。
少年垂著眼眸,長長的鴉羽映在黎錦的眼眸里,真真無比賢惠。
最后,少年從他的針線簍里找出兩根白色的布條,雙手飛快的搓成一根繩子,幫黎錦把手腕處也綁起來,這樣顯地十分干凈利落。
不一會兒,黎錦全身上下就被收拾的整整齊齊。
這是自打黎錦有記憶起,第一次被人伺候著穿衣。
尤其少年一臉的認真,仿佛在做一件大事。
黎錦雖然不習慣,但內(nèi)心卻好像被尖尖的貓爪撓阿撓,不痛,卻酥麻到了心底。
走在路上,黎錦都看著自己的雙手。
做手術(shù)打繩結(jié)那么迅速,怎么連個衣服都綁不好?
不過他也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結(jié)多久,不到半個時辰,就走到了下灘村。
黎錦見到一位老大爺在門口端著飯碗吃飯。
他上前拱了拱手:“老爺子好?!?
那老大爺見他彬彬有禮,露出個笑容,問道:“后生可是要來買豬?”
黎錦笑道:“非也,我來賣豬草?!?
他背簍里裝了些豬草,為的就是給買主看看貨,要是買主同意,那就訂價。
老大爺聽到這里,也不惱,說道:“后生這時候來可算找準時間了,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在割麥子,哪有時間給豬割草?你去村口第二家問問,他們家昨兒還找人去山里割草喂豬?!?
黎錦謝過老大爺,就去了村口第二家。
古代真的民風淳樸,周圍村子里的人都很友善。
那家人果然卻麥草,聽到黎錦的來意,眼睛都亮了。
再看看黎錦背簍里的‘樣品’,說:“一車算二十文,怎么樣?”
黎錦想,李大牛一車柴能賣到三十多文,自己這是麥草,二十文也不算虧。
而且這還不用他運過來,也不用多勞神。
黎錦說:“好,就按照你說的來。”
那家人為了穩(wěn)妥,打算找自家村長寫個單子,為的就是兩方?jīng)]人違約。
結(jié)果村長那里有好幾個單子要寫,村長說:“咱們得有個先來后到,你們要么等我把前面的寫完,要么自己寫好,拿來我過目,無誤之后就去交易?!?
那家人打算拉著黎錦去家里歇息一下等一等。
黎錦已經(jīng)開了口:“請問紙筆有多的嗎?”
他聲音清朗,咬字清楚,村長抬起頭,見這人面生,雖然穿著莊家漢的衣服,卻有種截然不同的氣質(zhì)。
村長讓兒子給他拿來紙筆。
黎錦也不推辭,直接落筆寫。
自從少年跟他說明年二月要考科舉,他這些天好歹回憶起原主讀書的一些情況。
雖然都是一些小片段,但黎錦已經(jīng)大概知曉,這跟中國古代差別不大。
不過,原主那真的是不學無術(shù),一手毛筆字指不定還沒十一二歲的小童寫得好。
但黎錦醫(yī)生大二的時候有中醫(yī)這門課,學校甚至為此還開了一門毛筆字的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