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魯勸道:“大汗不用為這小兒動怒,明年,待兵強馬壯,再來虎山關(guān),一舉攻破這里,讓他武凌云好好跪在您面前。”
蠻族大軍后撤了,離開的那叫一個緩慢。
但是寧毅并沒有松懈,繼續(xù)整頓虎山關(guān)的大軍。
西面幾個支援的京營衛(wèi),被他不斷整編之后,整頓出來了一個暫編第八軍。
同樣曾經(jīng)虎山關(guān)駐守的兵馬,兩萬余兵力,軍官都被情報處滲透的,也被整編個暫編第九軍。
讓寧毅無語的是,朝廷從和談之后,給的錢糧更少了,都是按照剩余的幾萬兵力給的。
別的俘虜大軍,也就是暫編軍,一點錢糧沒有。
證明朝廷根本不承認暫編軍,都覺得是一群炮灰俘虜罷了。
反而西北騎兵軍的三萬騎兵軍餉,都是齊全得很,把于勝飛給高興得很。
于勝飛接連又是讓人去西北招募來了一萬多人,充當(dāng)進去之后,馬上又是兩萬多的騎兵。
看起來威風(fēng)得很,武器鎧甲都是好的,軍餉充足,他什么事情也不用做,只管好好訓(xùn)練新騎兵就行了。
而寧毅也沒閑著,先是把騎兵第二親衛(wèi)軍給補充兵源之后。
又是從傷兵營之中,把陸續(xù)好的老騎兵,以及到處搜集的戰(zhàn)場俘虜?shù)呐衍妭?,治療好之后,篩選出來的騎兵,硬生生整合了第三親兵騎兵軍。
這些騎兵軍,各個都穿戴圓形帽檐頭盔,一身整修后的騎兵鎧甲,另外還披著各種毛絨,大老遠的還以為這些是蠻族騎兵呢。
各個都是配備雙馬,經(jīng)常在后方長期的訓(xùn)練。
寧毅覺得,趁著蠻族退兵,自己還繼續(xù)是虎山關(guān)的統(tǒng)帥,抓緊整頓這里的兵馬。
可是比什么都靠譜。
為此,他可是把積攢不少的倉庫錢糧都拿出來了。
只要是傷兵營里出來的傷勢好的傷兵,一批人數(shù)夠了之后,即刻整編進軍隊。
這些可都是好兵了。
不管他們曾經(jīng)是罪軍,還是京營兵,俘虜兵,只要是進了傷兵營,陸續(xù)篩選之后,全部給寧毅接納。
日子像是平靜了下來,朝堂那邊,竟然像是遺忘了虎山關(guān)。
很多人覺得,把這個囂張跋扈的六皇子給踢到虎山關(guān),反而是好事。
讓他帶著一群的俘虜,在虎山關(guān)好好折騰吧,只要是六皇子在,大武國好像很平安嘛。
但是最為倒霉的是韓頂天。
雖然雙方和談了,蠻族也不在強攻了。
可韓頂天那邊缺衣少糧,一次次的找皇帝要錢糧,一次次的求寧毅給點東西。
寧毅也是無奈,不可能不管韓頂天,畢竟那邊名義上還有七八萬的兵馬呢。
只是韓頂天的表現(xiàn),都足夠說明,的確是個忠臣了。
蠻族大軍后撤了,寧毅上奏武皇,韓頂天那邊數(shù)萬大軍,吃飯都成問題,這大冬天的,多少補一些軍糧吧。
或許是為了面子,或許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朝廷沒忘記外面繼續(xù)抵抗的韓頂天。
還真的送來了一些糧食。
寧毅直接下令,于勝飛護送過去。
你的幾萬騎兵,用的都是最好的東西,軍餉拿得充足,現(xiàn)在護送過去一些糧草沒問題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