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司并不知情,還以為是自己的病越來越重。
他在彌留之際把龍巖叫進(jìn)來,說他一直都沒有懷疑過龍巖的能力,當(dāng)時龍巖一喜,緊跟著老土司就說,希望你能輔佐好你弟弟赫威。
龍巖一怒之下,等不及老土司咽氣,直接把老土司捂住口鼻給憋死了。
可是當(dāng)時有大長老等人在場,這些話還是傳了出來,當(dāng)然,傳出來的人就是楊跡政。
后來在楊跡政的勸說下,龍巖沒有除掉赫威,是因為楊跡政告訴他,殺赫威可以,但必須有個令人信服的理由。
不然的話,當(dāng)時在場的大長老等人也會害怕,畢竟老土司臨終之前,大長老他們都在場。
憑借一己之力,楊跡政將隱患種下。
此時此刻,英馳則面臨兩難的選擇。
赫威是被大長老等人毒死的,當(dāng)時他并未在場,大長老等人殺赫威的計劃,他也絲毫都不知情。
楊跡政在信里說,這是大長老等人顧忌他和赫威之間的關(guān)系,雖然他們兩個明面上沒有表現(xiàn)出來親近,可誰不知道他們的關(guān)系?
楊跡政說,但將軍還需小心。
大長老殺赫威,必會害怕有人報復(fù),若知赫威還有一子,也必會除掉。
將軍與赫威關(guān)系緊密,恐怕也難以保全全家老小。
來回踱步的英馳臉色變幻不停,忽然快步走回去又把那封信拿起來仔細(xì)看了看。
信中有幾句話,是英馳最猶豫不決的地方。
楊跡政說,為大龍城考慮,只有讓赫威的孩子繼承大土司之位才最穩(wěn)妥。
但楊跡政的死,是赫威下手。
這其實是這封信之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奈何此時的英馳已經(jīng)亂了頭緒根本就沒深思。
他想的,都是如何自保。
楊跡政說,他為英馳想了幾個辦法,分上中下三策。
下策,自此之后,英馳若想為赫威保留一份血脈,就把此事深埋心底不要再告訴任何人了,就當(dāng)沒有這個孩子。
若將軍不踏實,甚至可以除掉這個孩子。
但此乃下策,因為大長老等人就算不知道有這個孩子,也會對將軍你動手,活于不活,都在別人掌控之內(nèi)。
中策。
龍巖返回大龍城之后必會攻打,將軍可坐收漁翁之利。
等到大長老等人應(yīng)為對抗龍巖而無心對付將軍的時候,將軍率領(lǐng)部下突然發(fā)難將一眾長老全都?xì)⒌?,自立為王?
將軍不要急著做大土司,先要穩(wěn)定大龍城內(nèi)局面,切不可放龍巖進(jìn)城。
之后再與朝廷談判,不過朝廷平定大小錦川之心堅決,早晚會有一戰(zhàn)。
如今南疆大將軍莊無敵與將軍高真,窮十年之功訓(xùn)練善戰(zhàn)狼猿,非為南下攻打白蒲準(zhǔn)備,就是為了攻打大小錦川。
如今大寧國力強盛雄兵百萬,遠(yuǎn)非當(dāng)年楚國可比,大小錦川若不歸順,早晚必有一場惡戰(zhàn),將軍若為大土司,將來就是朝廷必殺之人。
若將軍按中策行事,小心謹(jǐn)慎,可保數(shù)年之內(nèi)并無太大憂患,數(shù)年之后,只看天命。
至于上策......
這是楊跡政信里最長的一段話。
將軍若要圖長久之計,將來不被朝廷清算,可以立幼主,向朝廷臣服。
赫威之子年不過五歲,身邊照應(yīng)之人并無見識,將軍若能將其輔佐為大龍城幼主,將軍則實為大龍城之主。
輔佐幼主之后,將軍派使者與朝廷欽差暗中接觸以示臣服。
朝廷欽差未必會信將軍誠意,將軍可分兵與大將軍莊無敵和欽差葉無坷聯(lián)手剿滅龍巖。
龍巖一死,將軍帶幼主馬上開大龍城向欽差投降。
朝廷欽差見大龍城之主不過五歲幼童,自然不肯背負(fù)殺幼童之罵名,以大寧皇帝陛下之寬仁,大概會赦免幼主無罪。
朝廷若為長治久安計,也會承認(rèn)幼主地位,到時候,將軍傾力輔佐。
如此,非但將軍可保全身家性命,也可保全將軍全家,更可保全少主,亦可保全大龍城。
以后只要將軍順從朝廷之意,協(xié)助地方官府治理西南,大龍城地位,只會更為堅固。
朝廷在蜀西南布局,需要蜀西南有表率之人,將軍就是這表率之人,朝廷對你定會大力嘉獎。
自此之后,大龍城是蜀西南最先被朝廷認(rèn)可的地方,必會受到朝廷多多優(yōu)待,以后將軍說不得能名垂青史。
此舉,非但可以解決將軍生死之憂,也可解決大龍城存亡之患。
是為上策。
英馳又仔仔細(xì)細(xì)的把這些話看了一遍,眼神并沒有在下中兩策上過多停留。
可他終究還是有些猶豫,萬一失敗了豈不也是一場空?
可若不爭這一下,滅亡似乎來的更早。
猶豫不定,他隨即將部下所有領(lǐng)兵的都叫了過來。
手下人聽完之后對于什么上中下三策倒是不感興趣,他們聽出來了,如果不反,他們都得陪著英馳一起死。
大長老等人要下手,難道還會留著他們?
“干了吧!”
一個蠻兵將軍抽出獵刀:“也不用等什么時機,現(xiàn)在大長老他們?nèi)荚诖筇米h事,直接抄過去,全都砍了!”
英馳深吸一口氣,也抽刀在手:“今日事成,大龍城做主的就是我們了!”
那封信在他召集手下來之前被他燒了。
因為那信中所提上策,還有最后幾句。
若事成,將軍可徐徐圖之,不可心急,用數(shù)年時間,待培養(yǎng)新人后,再把與將軍一起殺大長老的舊部......一一剪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