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自由”
一天后。
京城時間9月13日上午,美方針對兩天前的襲擊事件
“持久自由”
“除了和斯奈克瑪共同承擔發(fā)動機的研制工作以外,我希望發(fā)動機短艙的研發(fā)也可以由我們來負責。”
林左明接過去反復看了看,然后點頭:
“下次研發(fā)會議的時候,我會和另外三家合作商提這個要求。”
“不過……”
他摸著下巴稍微猶豫了一下,但很快還是重新開口道:
“??偅l(fā)動機集成短艙這塊,應該是屬于飛機設計的一部分……這次和法國人合作,可沒有航空工業(yè)那邊參與……還是說,您準備親自……”
因為當初是按照業(yè)務分的家,所以整個航空動力集團里面,眼下有飛機總體設計經(jīng)驗的就只有常浩南一個人。
“也算不上是親自……”
常浩南擺了擺手:
“我實驗室那邊有兩個不錯的苗子,準備找個機會給他們鍛煉一下?!?
聽到這句話,林左明的雙眼直接瞪圓:
“這……”
他本來想說的是,這種事關重大的項目,直接讓學生來搞,是不是過于大膽了一點?
然而,一句話愣是憋在喉嚨里,問不出口——
情理上講,在本科畢設階段就參與八三工程的常浩南面前問這種問題,確實是有點不合適。
但從理智角度分析,林左明又覺得不太可能出現(xiàn)第二個常浩南。
“放心吧林總。”
常浩南自然看得出對方在擔心什么:
“我雖然不會親自主持設計,但那畢竟是掛我名的學生,肯定會嚴格把關的……”
實際上,王杰和覃海洋,也就是他今年招進來的那名新博士生,都是機械專業(yè)出身。
不過在2001年這會,氣動優(yōu)化領域重點關注的還是機翼機身等重點區(qū)域,來不及關注發(fā)動機吊艙這種細枝末節(jié)。
所以吊艙設計的重點是保障強度達標的前提下盡量減輕重量和阻力,最好還能實現(xiàn)一些消音降噪功能。
這些正好跟王覃二人的研究方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