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戰(zhàn)爭的,也是戰(zhàn)爭的終點。
    考慮到這個階段華夏的核武庫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不算突出,因此,這句口號其實是前半句的分量更重。
    而常浩南口中所描述的那種武器,顯然是“首戰(zhàn)”的王牌利器之一。
    就這電光石火的幾秒鐘功夫,他甚至連新導彈旅的部署位置和發(fā)射陣位都已經(jīng)差不多構思出來了。
    反正,射程不到一千公里的短程導彈,目標是誰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
    看破不說破而已。
    “威力呢,威力如何?”
    首長背過雙手,語速比剛開始明顯快了一些。
    所有武器的最終目的,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在毀傷能力上面。
    況且華夏軍隊的火力不足恐懼癥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常浩南對此早有準備,迅速讓兩名工作人員展開了一張彈頭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這枚驗證彈安裝了一套額外的雷達成像制導組件,用于幫助反艦彈道導彈那邊驗證目標分析和末段控制能力,所以沒有裝藥?!?
    他指著彈頭后半部分一處截面形狀接近鼓形的陰影區(qū)域介紹道:
    “如果不考慮這套額外的測試設備,那彈頭內部的空間足夠容納一個350kg級別的戰(zhàn)斗部?!?
    首長推了推眼鏡,彎腰湊近圖紙端詳許久。
    目光逐漸掃過彈頭前部細長的尖錐體部分。
    相比于后半段那密密麻麻的設備分布,這里實在顯得有些空曠。
    常浩南及時開口:
    “雙錐體彈頭的空間利用率確實不太理想,尤其前面這部分,容納不了太多的精密電子設備或者裝藥……”
    “但好的一面是,這個彈頭使用了最新的滑塊控制技術,擁有非常高的末端命中精度,如果在這個錐形空間內加入一個侵徹體,結合同樣可觀的末端速度,無疑可以提供很強的穿透力,對敵方隱藏在地下,或者是山體結構中的指揮所和軍事基地威脅很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