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確定測試任務已經(jīng)進入正軌之后,便準備轉身離開。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
    眼不見心不煩。
    而同樣對于測試放心下來的劉永全也自然跟了上去:
    “老韓,先去樓上的休息室坐坐,等今天的測試科目結束之后,我安排來幫忙的同志們吃個飯……”
    兄弟單位的負責人帶隊過來幫忙,而且連費用都沒額外多要,他怎么也得表示一下才行
    二人腳步很快,說這一句話的功夫,就已經(jīng)走到了測試車間門口。
    開門之后,洶涌而來的冷風和雪花讓韓陳峰腳步不由得一頓。
    作為一個南方人,雖然已經(jīng)在盛京工作了十幾年,但還是沒那么容易適應這種天氣。
    “還有事情忘辦了?”
    劉永全只當對方是突然又想起了什么。
    韓陳峰本來只是覺得有點冷,但被這么一問,卻也順勢點點頭,問出了自己從剛才就在想著的問題:
    “老劉,我印象里……常院士就是從你們606所出去的吧?”
    這個有點突兀的轉折讓劉永全一時間有點沒反應過來:
    “常院士?”
    “是啊?!?
    韓陳峰點點頭:
    “我記著第一次聽說常院士的名字,就是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的時候,他和閻忠誠院士共同完善了當年的昆侖發(fā)動機……”
    昆侖,也就是渦噴14的代號。
    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沒什么關注的牛夫人了,但當年第一次以全尺寸模型方式公開亮相的時候,可是正經(jīng)受到了不少的報道。
    包括國防科工委內部,也有好幾輪的通報表揚。
    也不怪韓陳峰印象深。
    “其實嚴格來說,常院士一開始參與的是601那邊的八三工程,負責飛機本身的氣動和結構設計……后來碰巧趕上當時殲8c的01號驗證機在閻良那邊發(fā)生喘振故障,才陰差陽錯地開始接觸航發(fā)設計方面的東西?!?
    這些已經(jīng)算是老黃歷的東西在軍工系統(tǒng)內部算不得什么秘密,劉永全也只當是閑聊,用帶著幾分自豪的語氣介紹道。
    “所以……常院士還算是半路出家?”
    韓陳峰猛地轉頭看向劉永全,瞳孔中明顯帶著震撼。
    “要不怎么說人家厲害呢……”
    劉永全雙手背到身后,一副“沒人比我更懂常院士”的架勢。
    當然實際上,作為跟隨常浩南時間最早的副手,他也確實了解不少早年間的事情。
    “嘶……”
    韓陳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看來我得把你前天給我看的材料復印一份,裱起來擱在辦公室里面?!?
    他口中的材料,就是常浩南之前在辦公室里給劉永全寫出來的那個等離子體發(fā)生思路。
    也正是因為看過了其中的內容,韓陳峰才力排眾議,決定把靜電探針測量系統(tǒng)借到410廠使用。
    “復印那個干嘛?”
    那份手稿只是提到了一個概念,甚至連常浩南本人的簽字都沒有,倒是無所謂復制幾份。
    “咳咳……”
    面對這個問題,韓陳峰老臉一紅,有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上次院士評選連第二輪都沒進,這眼瞅著明年二月份又要交材料了,沾沾常院士的喜氣……”
    “……”
    劉永全略帶無語地搖搖頭,剛準備開口打趣幾句,卻聽到身后的測試工位上突然傳來了馬曉宇的聲音:
    “劉總,現(xiàn)在測出來這臺發(fā)動機的推力……比之前變大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