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fā)一代,預研一代
    張品生面色不善地跟另外幾個人對視了一會兒。
    接著,或許是覺得這樣一直對峙下去不是個辦法,也或許是因為眼角的余光瞟到了文件首頁上常浩南的名字,總之他率先打破僵持,把旁邊放著的技術文檔拽到跟前,語氣也稍稍緩和了一些:
    “無論從技術還是安全角度,我都不可能允許你們在微波暗室里啟動發(fā)動機……不過我們在雷達測試領域有著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或許可以根據(jù)你們的具體需求拿出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
    除了把資料帶過來的劉永全以外,其它所有人都被概要里面的“等離子體隱身”這個關鍵詞給搞了個開幕雷擊,甚至還沒來得及細看后面的關鍵內(nèi)容。
    現(xiàn)在被張品生這么一提醒,才紛紛回過味來。
    隨后,便是一陣翻閱紙張的嘩啦聲。
    相比于從差不多二十年前就開始琢磨隱身技術預研的航空器總體設計單位,航發(fā)領域基本上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考慮降低信號特征的問題,而且研究重點還集中在紅外信號上面。
    因此,經(jīng)過劉永全轉(zhuǎn)述出來的內(nèi)容可能并不準確。
    還是直接看書面的需求文件來得更靠譜。
    果不其然,文件中詳細寫明了等離子體鞘層的產(chǎn)生和控制方式,以及最為原本的測試目的——
    “在發(fā)動機和等離子體發(fā)生器工作狀態(tài)下,測量并對比不同磁控算法所對應的rcs(σ)-角度(θ)關系曲線,尤其注意飛機尾部(80°-100°區(qū)間范圍內(nèi))的變化情況,以確定磁控等離子體鞘套的體積覆蓋和頻率覆蓋精度……”
    張品生把最后一小節(jié)內(nèi)容逐字逐句地念叨了一遍,又低頭思索片刻:
    “也就是說,這次測試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對比,并不特別追求數(shù)值本身的全面性?”
    劉永全點頭:
    “參與測試的發(fā)動機本身只是在渦扇10a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技術驗證型號,并不是會交付給研發(fā)一代,預研一代
    畢竟25到75之間的電磁波大氣吸收較弱,測試起來就算比不上周圍布滿電磁吸波錐的微波暗室,至少也和實際情況下的環(huán)境相似。
    張品生點點頭:
    “后臺系統(tǒng)都在地下,雖然稍微有點跟不上時代了,不過都是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封存的,只要重新檢查并更換一些必要的耗材就行,唯獨就是之前用的那部破雷達確實風吹日曬地肯定不行了,需要些時間換一部新的上去?!?
    楊韋這時候也插進話來,開始一起集思廣益:
    “新雷達的話,或許可以直接拆一部1473下來……也不需要單獨聯(lián)系電科集團,蓉飛那邊就有不少等待安裝到飛機上的儲備,我簽個字就能調(diào)過來……”
    然而張品生卻擺擺手,拒絕了他的提議:
    “戰(zhàn)斗機雷達……或者大部分現(xiàn)代搜索火控雷達都是寬帶雷達,反而不太符合測試要求?!?
    “那……”
    楊韋的表情凝固了一剎那。
    “我們有幾部5波長的172b精密測量雷達,-->>是上半年給飛行試驗研究院做航跡測量的時候用過的?!?
    張品生回答道:
    “當然因為是常規(guī)雷達,所以本身不具備直接測算rcs絕對值的能力,但是可以用相對測量法,就是用金屬小球作為定標體獲得rcs精確值和信號回波強度的關系,再根據(jù)目標測試所獲得的功率或電壓比值,就能計算目標的反射面積,關鍵是帶寬非常窄,符合rcs測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