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準備把這個傳統(tǒng)給繼承下去。”
劉永全露出震驚的表情:
“就是這輛?”
“當然不可能?!?
楊韋右腿一個發(fā)力,踩著自行車滑了出去:
“那輛自行車正在我們集團的展覽館里面……”
……
因為兩天前才下過一場雨夾雪,所以停機坪邊緣仍然殘留著些許積水,倒映出鉛灰色的天空。
三臺電氣輔助車輛如同正在低聲嘶吼的巨獸環(huán)繞在戰(zhàn)機周圍,向后者提供著地面工作所必需的能量與動力。
殲20當然安裝了可以自主啟動的輔助動力單元(ipu),但這個階段肯定用不上。
當穿著抗荷服的試飛員李綱沿登機梯跨入飛機時,劉永全注意到這位特級飛行員的動作停滯了一瞬間。
盡管在此之前已經(jīng)在模擬設備上進行過無數(shù)次體驗,但真正進入這個未來感十足的座艙之后,還是難免被眼前整潔干凈的布局和那兩塊超大面積的顯示器所震驚。
“座艙通電,操作程序啟動!”
畢竟是見多識廣的老試飛員了,無線電中很快傳來了李綱的聲音:
“電氣供給情況正常!”
“飛控系統(tǒng)激活……”
“……”
在兩臺渦扇10a發(fā)動機的轟鳴撕裂潮濕空氣的那個瞬間,劉永全下意識抬起手腕看了眼表,然后在筆記本上記錄了一段內容——
2009年1月23日上午9時08分,2001號驗證機裝配的渦扇10a發(fā)動機順利實現(xiàn)座艙內自主啟動
“老劉?!?
楊韋的聲音突然從他身后響起,刻意拔高的音量甚至壓過了引擎的呼嘯:
“我參加工作比較晚,所以想跟你確認一下,早期型號的渦噴7發(fā)動機是不是串裝了一部分蘇制零部件?”
劉永全的臉色閃過一絲迷惑,不過還是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非要說的話,最開始的渦噴7其實就是組裝的p11Ф-300,雖然數(shù)量很少,后面幾個量產(chǎn)批次也確實沿用過一部分特殊渠道獲得的零部件,但最晚到80年代,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完全國產(chǎn)了……”
說完抬頭看向對方:
“為什么突然問這個?”
楊韋露出一笑:
“因為我在想,殲20是不是第一種在首飛時候就已經(jīng)用上全國產(chǎn)動力的型號?!?
他平時很少主動去提這些記錄性質的東西,但絕非真的不關心。
“唔——”
劉永全沉吟片刻:
“嚴格來說,1958年10月首飛的殲教1,就用了完全國產(chǎn)的噴發(fā)1a型發(fā)動機……”
注意到對方略微黯淡下去的眼神,他又話鋒一轉:
“不過那臺發(fā)動機推力只有16噸,可靠性和壽命也不太過關,而且殲教1本身也只造了三架原型機,遠遠沒有到定性投產(chǎn)的階段……所以殲20應該還能算是正式型號中的首例……”
楊韋沒有立即回話,但臉上的表情無疑體現(xiàn)出他的滿足。
倒是劉永全接著剛才的由頭繼續(xù)說道:
“首飛儀式,得把常總給請來吧……還有之前參與過十號工程的老前輩,比如你們宋總還有薛總。”
他說著拍了拍那輛二八大杠的車座。
“這個先不急,再等兩天。”
楊韋顯然早有腹稿:
“就當是給他們送個春節(jié)禮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