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第二炮兵810旅導彈一營,于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間,順利完成總計六次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驗證測試,并攜所裝備8輛發(fā)射車轉場至此……”
“……”
正是全程負責了“玄鳥”驗證發(fā)射任務的810旅旅長梁彥剛。
只不過看現在這個架勢,恐怕他也很快就要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了……
好在隨著東風17的臨近定型,東風44a已經徹底退出了解放軍戰(zhàn)斗序列,否則第二炮兵恐怕再找不出一個精通于伺候那些老式液體彈的指揮員了……
一直等到整個匯報結束,幾名首長才終于注意到旁邊不遠處的常浩南二人。
站在最中間的那位大領導面色古井不波,但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眼神卻在一瞬間從嚴肅轉為柔和。
但只持續(xù)了一瞬間,旋即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浩南同志?!?
現如今還會這么稱呼常浩南的人已經著實不多了。
其中當然就包括面前這幾位。
“首長好!”
常浩南不是軍人不能敬禮,但也趕緊立正站好。
但對方很快擺了擺手,示意他放松:
“總裝備部和工建委遞交上來的報告我都已經看過了,穩(wěn)定達到10倍音速以上的矛,和能夠預警10倍音速目標的盾……”
首長用兩只手在半空中比劃了一下:
“不難想象,等到半年后我們把這個東西公開出來的時候,整個西太平洋的戰(zhàn)略態(tài)勢都會為之發(fā)生改變。”
仿佛是在給二人之間的交談提供背景音一般。
恰好這個時候,伴隨著驅動電機的嗡嗡聲,四臺導彈發(fā)射車的頂蓋同時彈開。
緊接著,液壓桿將整個彈體托起到大約30°夾角,成為最容易被看清楚全貌、同時也是分列式過程中最常見的那種形態(tài)。
平滑而修長的乘波體彈頭昂揚向上,如同一只剛剛蘇醒,正欲振翅高飛的鳳凰。
正好映襯了它在測試過程中的代號:
“玄鳥”。
一時間,現場只剩下一片沉寂。
看著面前幾人眼中射出的灼熱視線,常浩南當然明白,這是把首長們給看舒服了。
只是身份地位擺著,不能表現得太明顯而已。
心里指不定多美呢。
而考慮到此行前來的目的,他也趕緊抓準機會,低聲說道:
“首長,您有沒有想過……人也能在空中飛到這么快的速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