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裕帝想,他到底把這個女人慣壞了。
害了她,可是事已至此,也沒法子了。
他費勁全身力氣,留下了一道口諭。等日后楊氏死了,就追封她為皇后,叫她與他合葬。
他攥著齊懌修的手,費力的說完了這句話就咽了氣。
他看不到他的兒子沒有答應(yīng)。
他自然也看不到,他的皇后,他的李妃雖然哭的凄慘,可眼里都是嘲諷之色。
他最后只是看到了楊妃失魂落魄的樣子。
或許,這就是在乎與不在乎吧?
于是他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他只看馮氏被他冷落了一輩子,毀了身子不能生育,還當(dāng)馮氏都忍耐下去了。
于是他不會知道,他這么早死,是馮氏的恨。
他也只看到了李妃的柔順恭敬,寬容忍讓,就好像那些年楊妃對她們母子下毒,陷害,李氏也都就那么忍著去了。
所以李妃其實從來也不喜歡他,只是入宮做了妃子,不得不裝模作樣。
他想,齊懌修是他的繼承者,總歸是要聽他的話。
可惜他忽略了,如今殿中只有這么幾個人,楊妃,沒有母族,沒有子嗣,沒有任何人支持。
他們幾個恨她恨不得她五馬分尸,又怎么真會遵從這樣一道口諭?
這樣一道傳不出去的口諭。
這口諭楊妃能跟誰說去呢?跟誰說,不是妄想?
能追封皇后的條件,楊妃一個也達(dá)不到呀。
所以,崇裕帝自以為都安排好了,雖然不甘心,卻也就這么閉了眼。
楊妃是真的傷慟,失去了兒子,就等于失去了日后。
如今失去了皇帝,便失去了全部的依仗。
何況,她真心愛慕皇帝,失去了依仗的同時,也失去了愛情。
所以她哭不出,只是木呆呆的,看著皇帝去了。
真?zhèn)牡娜?,心都碎了,卻未必能哭。
可誰管她呢?甚至都盼著她這樣才好呢。
而馮皇后,李妃,以及其他嬪妃們,都哭的聲嘶力竭的,至于是不是傷心,那只有自己知道。
或許有人真?zhèn)陌?,可馮皇后與李妃只覺得輕松。
可太輕松了,再沒有人這樣壓在她們上頭了。
而楊妃這個出身低賤的人,也終于不能再耀武揚威了。
可真是太好了。
她們這些年的恨意和惡心,總算有了發(fā)泄的地方。
要不然,馮皇后為什么不給楊妃下藥呢?
她怎么能輕易的死呢?她的活著啊,惡心了旁人這些年,她死了不是便宜了她嗎?
大懿朝,改了天地。
崇裕帝駕崩,慶元帝登基。
立了朝國公主上官氏為皇后,封了馮家嫡女為淑妃。
尊了馮皇后為馮太后,尊了李妃為李太后。
追封了幾個人,晉位了幾個先帝的嬪妃。
而楊妃,只是成了楊太妃,她不可能在當(dāng)今這里再有什么好待遇了。
這一點,她自己也知道的。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她連葬如皇家妃陵的機會都不會有。
她連正兒八經(jīng)立一個墓碑的機會都不會有。
赫赫揚揚十幾年,換來一個沒下場,到底值不值得,那也唯有她知道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