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口雜,族長自是不會與他們解釋。
要是真如陳硯所,此事背后是高家,那就要盡快將人送去鎮(zhèn)江的按察使司,一旦拖延,等高家反應(yīng)過來,有的是法子阻攔他們。
路途遙遠,定有許多變數(shù),要找?guī)讉€厲害的青壯年押著衙役們前去。
除了陳老虎,又選了五個腦子活泛身子又好的青壯,陳硯作為唯一有功名在身者,能與官府打交道,自是也要去。
再加上陳硯腦子活泛,族長就叮囑其他六人路上聽陳硯的。
族里倒是有幾輛牛車,可牛車沒棚子,四名穿著皂隸服的衙役被綁在牛車上招搖過市,連縣城都出不去。
不過這攔不倒族長與族老們。
沒車棚子,那就把四人綁結(jié)實了塞進大籮筐里,在牛車上堆得老高,再在最上面的幾個簍子里裝上糧食,用繩子將籮筐綁得緊緊的,讓那些衙役動都不能動。
陳族其余人圍坐在牛車上,拿了席面上蒸好的玉米饅頭當干糧,兩輛牛車往鎮(zhèn)江趕。
陳家灣離鎮(zhèn)江極遠,如此多人坐牛車,要走個七八天。
加上要盡量避免去太多人的地方,就要繞道,晚上也只敢在城外露宿。
四名衙役是在第二日,陶都詢問之下才知道不見的。
陶大人察覺不對勁,就讓人去那四人家里尋去,發(fā)現(xiàn)并未回家后,就趕緊找人去陳家灣看看。
去陳家灣打探消息的衙役們被陳族長親自接待,還好吃好喝伺候著,又給塞了銀子。
酒足飯飽之后,來詢問的衙役終于問起那四名衙役的事。
族長滿臉茫然:“我只見了差爺您?!?
那衙役自是不信,又問起陳硯在何處,族長滿臉愁容:“前天說是去府城一趟,要去拜訪府臺大人,到今兒也沒回,不知是去讀書了還是出事了,我們族里正要去找人?!?
等衙役回縣衙復(fù)命已是傍晚。
陶縣令就琢磨上了。
陳硯前天去找府臺大人,該是去請府臺大人幫忙,可見陳硯與府臺大人關(guān)系匪淺。
一邊是高家,一邊是府臺大人,他倒是夾在中間左右不是。
四名衙役的失蹤究竟與府臺大人有沒有關(guān)?
陶都背在雙手在屋里踱來踱去,眉頭緊皺。
四名衙役若去捉拿陳硯,即便是去追趕,也會派一人回來復(fù)命,如今四人齊齊失蹤,怕是出事了。
陳硯雖有功名在身,卻只是個十來歲的少年,應(yīng)該不敢公然抗捕。
至于陳家灣,更不該做這等事。
即便將那四人抓起來,往后官府還會再派人去抓捕陳硯,除了給全族帶來災(zāi)禍外并無什么用處。
何況今日那陳族長對新去的衙役極熱情客套,沒有要與官府作對的架勢。
莫不是府臺大人出手幫陳硯,將四名衙役先給制住了?
其實陶都并非胡亂猜測。
府試過后,王知府特意將陳硯縣試的文章都要走了,還親自問他為何將其取為末名。
陶都就知這位上峰賞識陳硯,也就更慶幸自已沒有將陳硯刷下去。
若真是府臺大人參與進來,此事就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參與。
陶都思索再三,還是決定將這燙手山芋甩出去。
人是高家要抓的,如今出事了,高家不能將這爛攤子丟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