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上氣氛冷凝,仿佛要將人壓垮。
良久,永安帝方才再次開口:“宣焦閣老?!?
清流一派俱是心頭大喜。
自科考舞弊案后,焦閣老一直在貢院內(nèi)不能出來,如今終于要出來了。
這幾日,焦閣老不在,劉閣老又處在風口浪尖,他們清流一派群龍無首,被徐門打壓得喘不過氣來。
再這般下去,清流一派就要徹底失勢。
今日事情終于有了轉(zhuǎn)機。
貢院離皇宮極遠,一來一回必要耽擱許久。
若是往常,天子會讓朝臣議論其他事,今日卻是坐在龍椅上閉目養(yǎng)神。
徐鴻漸到底年紀大了,即便坐久了也有些累。
可天子都在此等候,他也并不能走,只能忍著腰酸背痛苦熬。
焦志行到底是神色匆匆趕來,待與天子行了叩拜禮,站起身后,方才聽永安帝道:“學生狀告焦閣老,不知焦閣老有什么想說的?!?
路上傳口諭的太監(jiān)就已經(jīng)向焦志行透了風,他自是已經(jīng)想好對策:“因科舉有舞弊之嫌,必要查清楚,才可放榜?!?
陳硯卻道:“既有舞弊案,或重考,或查舞弊之人,如何能密而不發(fā)?”
永安帝的眼皮跳了下。
焦志行應道:“此事涉及多名官員,不可草草了事。”
陳硯便問:“涉事官員可慢慢查,科考如何能耽誤?若涉及多名考生,大可重考,若只涉及一兩名考生,就該將此考生除名,其余考生按成績填榜后放榜?!?
無論你們有何苦衷,科考都是國策,必不可耽誤。
陳硯一個小小舉人狀告次輔,能不被先杖三十已是永安帝仁慈特恕了,自是要跪著的。
焦志行貴為次輔,雖是站著,此時也不得不對著陳硯低頭。
焦志行自是不能將永安帝給供出來,只得對眼前“剛正”的少年道:“此番乃是劉閣老之子劉定之試卷與你的試卷互換,卻還只換了朱卷,不換墨卷,你說該不該嚴查?”
到了此時,陳硯方才確認自已的猜想是對的,這位次輔還在故意給他透風。
既然次輔有心與他唱雙簧,他自是要接招。
他更理直氣壯:“如此低劣的作弊手段,一旦朱卷與墨卷對比,豈不是立刻就暴露了?堂堂閣老竟連墨卷也換不了嗎?可見要么是被人陷害,要么是底下人阿諛奉承,又能力不夠,只能做到如此?!?
如此簡單的道理,這些高官不敢說,那就由他陳硯一個小小舉人來揭露。
若到了這個時候清流一派還秉持明哲保身的道理,不敢出頭,那清流一派也就沒未來了。
焦志行一頓,不再開口。
戶科給事中跨出,朝著天子行禮后,朗聲道:“陛下,事發(fā)之后那謄錄官就自盡了,顯然是為了坐實劉定之作弊一事?!?
旋即又有一名官員站出:“劉閣老為官清正廉明,必不會做下此等錯事。”
“必要嚴查那謄錄官,究竟是何人指使!”
被壓抑多日的清流一派如同被打了雞血,此刻盡數(shù)站出,你一我一語為劉守仁辯解。
徐門自是不甘示弱,紛紛站出與對方爭論。
你們清流說是污蔑,那就拿出證據(jù)來,科舉舞弊乃是重罪,可不能因你三兩語便脫罪。
清流一派也是據(jù)理力爭,這卷子究竟是如何換的,誰能作證是劉閣老授意?
會不會是謄錄官被人授意,故意將姓名籍貫改成劉定之來陷害劉閣老?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