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亂了。
國家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雖然大明已經(jīng)派出軍隊封鎖城門,不讓各處的百姓逃亡。
但仍舊有百姓冒險逃跑。
邊關(guān)城市尤其多。
京城還稍微好一些。
而也正是因為封鎖城門,不讓百姓逃跑的命令,才導(dǎo)致大周與大魏的軍隊遲遲難以到達前線。
因為通關(guān)需要各種各樣的文件,還需要皇帝親自批下來才能開城門。
于是,原本想要平定國內(nèi)動蕩的律法,反而讓大明陷入了更被動的地步。
……
京都。
皇宮內(nèi)。
大明朝堂之上,正在發(fā)生著一件大事。
大秦的時辰來了。
他叫聞見蘇,三十來歲。
是一位高官。
聞見蘇最出名的便是他那張嘴。
多次靠著一張嘴,在談判桌上為秦國贏得利益。
“明王,此次聞某前來,是代表我大秦帝國,招降大明,希望大明可以主動歸降?!?
聞見蘇面色平靜,朗聲的說出令整個朝堂大發(fā)雷霆的話語。
他膽量真的很大。
敢在他國朝堂之上,大聲說出這般大逆不道的話。
當(dāng)然,對聞見蘇來說,并不算大逆不道。
因為他是秦國人。
他代表的是秦國。
聞見俗目光掃過朝堂眾人,平靜開口“我大秦女帝陛下許諾,只要大明歸降,那便可以不動兵刃,不會殺在座一人!”
此話一出,原本紛亂的朝堂,突然安靜了許多。
大臣們的聲音都小了很多,不知在小聲議論著什么。
或許是投降,或許是反抗。
大明的皇帝端坐于皇位之上,看著下方那群官員,不禁閉上了眼,痛心疾首!
偌大的朝廷,竟沒有一人敢站出來怒罵這大秦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