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打仗本事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登基稱帝之后,朱元璋還真沒臨陣討敵。但神奇的是,大明數(shù)次北伐,都是朱元璋一手制定的方略,屬于遠程微操了。
但微操和微操的差距,比起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真實的微操,光復(fù)燕云,直到北海,覆滅元廷……虛假的微操,一張陣圖,屁股中箭,驢車漂移。
事實上在起兵初期,朱元璋不光親自上陣砍殺,而且還一手帶出了徐達諸將,保守估計,朱元璋的指揮能力,也不會比徐達差。
在當(dāng)世,絕對是一流中的一流。
胡大海留給了朱元璋三萬精銳,朱元璋手上還有五千護衛(wèi),以及部分御前的大漢將軍,差不多六千人,外加兩千御前騎兵。
這就是老朱的直屬兵力。
和太平年間的御前護衛(wèi),大漢將軍不同……那都是挑選身長面大,相貌威嚴的,外表重于內(nèi)在。
可現(xiàn)在能入選御前護衛(wèi),哪個不是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斗,從尸山血海爬出來,還要絕對忠誠可靠,才能入選其中。
毫不夸張講,朱元璋手上捏著最終決定戰(zhàn)局的力量……而身為天子,關(guān)鍵時刻,親自沖殺,又能極大鼓舞士氣,一舉定乾坤!
所以說朱元璋決定親自上戰(zhàn)場,也不只是一時興起,熱血激蕩,他是經(jīng)過仔細盤算的。
當(dāng)然了,老朱決定了上戰(zhàn)場,張希孟就沒法坐視不理。
少不得也要弄一身鎧甲,還要找一柄寶劍,拿慣了毛筆的手,驟然握起寶劍,還挺難為他的。
再看弓箭,張希孟更搖頭了,都是硬弓,他使出吃奶的力氣,倒是能拉開,可問題是根本射不準,拿著也是擺設(shè)。
他還想琢磨一下火繩槍,結(jié)果讓郭英直接攔住了,咱別開玩笑??!那玩意弄不好就炸膛,傷了張先生沒什么,萬一把旁邊的上位給崩了,那就罪孽滔天了。
張希孟氣得翻白眼,總不能什么也沒有吧!
還真別說,郭英給他弄了一支弩,據(jù)說這支弩是能工巧匠花了一年多制成的,威力大,裝填容易。
要不是成本太高,早就大面積裝備了。
正好給張相防身用吧!
聽聽,別的人叫殺敵,給張希孟的就叫防身。
這么被歧視嗎?
萬一我瞎貓碰死耗子,把察罕給擊殺了,還不嚇死你們?
張希孟只能暗暗生氣,而此刻的察罕帖木兒也感覺到了戰(zhàn)爭的氣息。
相比起朱元璋包餃子的舉動,察罕帖木兒將注意力還是放在了陜州。
為此他甚至偷偷離開了軍營,來到了澠池,親臨一線。
見到了王保保,察罕就是給他兩個嘴巴子,打得保保乖乖立正,連一個屁都沒敢放!
“哼!我和姓朱的還沒分出勝負,你倒是先敗給了朱元璋的侄子,丟人!”
一句話罵得王保保臉上通紅,無地自容。
他連續(xù)攻擊陜州快二十天,但是除了損兵折將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在最初的時候,憑著一股銳氣,還幾乎殺入了城中。
但是朱文正在城里修了好幾層的甕城,進去之后,就掉進了坑里,損失了一千多精銳,什么便宜沒有占到。
連日交鋒,光是王保保這邊就損失了超過五千人,李思齊的損失,甚至還要超過王保保。
“父親,攻城歷來沒有什么好辦法。不能一鼓作氣,就只能拖延時日,待到城里糧食耗光,無力支撐,自然就成了?!?
“你放屁!”
察罕帖木兒氣得大罵,“你想拖延,朱重八愿意嗎?他在調(diào)兵遣將,看樣子是要和為父一決生死,你這邊遲遲拿不下來陜州,你,你讓為父太失望了!”
保保太難了,滿心都是苦水,可是又有什么辦法?
朱文正簡直就是一塊茅坑的石頭,又臭又硬。
陜州之戰(zhàn)已經(jīng)陷入了僵局,這幾天王保保也下了功夫,他打聽到兩百年前,有一位叫李彥仙的宋將,就在這里,力抗金兵一年多。
聽到這個時間,王保保都要哭了。
“父親,孩兒無能……但孩兒有個主意,或許能有辦法破局?!?
察罕沉吟良久,才道:“你說吧!”
王保保答應(yīng),隨即道:“父親,朱元璋既然想要決戰(zhàn),就必然會調(diào)大兵渡河。那時候河南之地空虛。父親只需要挑選兩三萬騎兵,讓孩兒,或者其他大將率領(lǐng),從鄭州和汝州中間,直取許州,然后沿著汝河和渦河南下,攻擊濠州等地,也可以攻擊徐州,淮安……反正是明軍的腹地,門戶洞開,咱們的鐵騎進去,翻江倒海,殺一個七進七出,朱元璋要么就去救援,要么就坐視腹心之地糜爛……他要是去救,父親就率軍反擊,姓朱的必敗無疑!”
保保嘴角還流著血,但這一番侃侃而談,卻讓察罕帖木兒眼前一亮。
他現(xiàn)在是騎上老虎背了,如果光從戰(zhàn)場態(tài)勢來看,他早就該北返了,陜州拿不下來就拿不下,開封丟了就丟了,只要兵馬主力還在,就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不過此時的察罕還有另外一層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