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她還從來沒有這么興奮過。
自己滿肚子的疑問,總算有了能幫著解答的人了,這種快樂,簡直無法想象。
她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里,翻出了她寫的地圓論,這是一篇很潦草的文章,只有幾百個字而已。
拿這個去請教張相,簡直是犯罪!
夏知鳳看了看時間,她覺得距離張相回來,還有好長一段時間。
夏知鳳就提起筆,重新潤色,爭取把文章寫得仔細清楚一些,然后再交給張相公看。
至于張庶寧的承諾,到底做不做得到,她是沒有什么懷疑的。
張老板肯定說到做到!
除了夏知鳳,受到震動的學生,還有很多,其中一人,名叫黃子澄!
這人今年二十歲,長得極好不說,還頗具詩才,按理來說,他絕對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備受矚目。
但是對不起,知道黃子澄的人并不多。
主要的問題是黃子澄年紀稍大,在進入濟民學堂之前,他已經(jīng)學有所成。
進入學堂,僅僅是旁聽生的身份,并不參與學堂的考試,因此大家伙并不知道。
黃子澄能進入學堂,多虧了一位老先生,此人名為梁寅,他學問極好,但是運氣奇差,在元廷治下,屢試不第。
后來劉三吾擔任濟民學堂山長,把他請了出來。
梁寅早年教過黃子澄,他進入學堂之后,閱讀了張希孟的文章,又研究了學堂的設計,發(fā)下多了諸如天文歷法,農(nóng)學醫(yī)學等課程。
梁寅就覺得以前黃子澄所學的東西,遠遠不夠,因此寫信請黃子澄過來。
黃子澄果然聽命,來到了濟民學堂,
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天生的做題家,黃子澄盡管不能參加考試,卷起來也是相當恐怖……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自學了所有課程,并且在算學,醫(yī)學,農(nóng)學上面,頗有造詣。
作為一個旁聽生,黃子澄準備進京參加科舉,或者另外尋找出路。
偏巧這時候,張希孟來了濟民學堂講課。
僅僅這一堂課,就讓黃子澄想了許多。
他找到了梁寅,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打算去北平,去文化的荒漠,去一片蠻夷之地,傳播教化,把自己所學,帶給北平的孩子。
梁寅在聽到這話之后,頗為感動,因此在午休之后,就跟劉三吾提到了此事,意思也是想說,咱們學堂的后輩,也是頗有擔當,不都是無修小人!
劉三吾聽完之后,也是很感動,就趁著張希孟要回去的時候,把黃子澄的事情說了。
黃子澄?
還要去北平?
干什么去?
輔佐朱棣嗎?
張希孟越發(fā)感覺這世道魔幻了,不過一想到這兩個死對頭即將湊在一起,他還挺高興的。
“這樣吧,讓黃子澄過來,我跟他聊聊。”
不多時,一個很帥氣的小伙子,前來拜見張希孟。
確實很帥氣,張希孟也不能說人家不如自己,就不帥氣。
事實上黃子澄在歷史上鄉(xiāng)試第二名,會試更是考了個會元,到了殿試,考了第三名探花……雖然沒有連中六元那么恐怖。
但三場大考,全都在前三,而且還拿到了象征著才貌俱全的探花郎,黃子澄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絕對是卷王級別的,還是王中王!
“張相,學生在上午聽完相公所講師德之后,頗為震動。學生覺得,師者不該端居學堂之上,只是高臺教化,似乎應該去最艱苦的地方,傳播教化。北平之地,古為幽州,又是元廷都城,數(shù)百年隔絕,胡風彌漫。學生雖然學問不濟,但是愿意略盡綿薄,拋磚引玉,前往北平,教導學生?!?
張希孟聽著黃子澄的話,并不覺得他是虛情假意。
“現(xiàn)在北平牽著遼東,又牽著高麗,數(shù)省之地,諸部混雜,想要傳播教化,難度不小啊!”
黃子澄忙道:“事在人為,學生覺得,只要憑著一顆心,全力以赴,便不能成就大功,也足以問心無愧!”
張希孟沉吟少許,“這樣吧,我以私人身份,給燕王寫封信,讓他給你提供些便利!”
黃子澄連忙拜謝,“張相,有意去北平的,不止學生一人,我們勢必全力以赴,教化學生,義不容辭!”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