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饒命??!
張希孟卻是沒有放手的意思,而是繼續(xù)道:“除了北平大學堂的學生之外,我希望燕王還要注意到,要有好的生源,才能有好的好生。從今往后,北平等地,要更加注意基礎(chǔ)教育,要給各地的蒙學提供支持,要在民間開展掃盲,要多興辦學堂。北平的人少,就更要發(fā)掘每一個人的潛力,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寶貝培養(yǎng)。我希望在幾年之內(nèi),讓北平等地的蒙學入學率,超過七成!”
瘋了!
朱棣徹底無以對。
哪怕公認的教育強省,江西的入學率也就在五成左右,甚至還不到。
張希孟一下子要求提升到七成,這不是開玩笑嗎?
先生你說的痛快了,我可怎么辦???
朱棣滿心凄涼,他算是知道了為啥自己父皇害怕張希孟了。
你老朱饞人家孩子,一個皇子的教育問題,就把老朱弄得上天了,現(xiàn)在還天天發(fā)愁怎么輔導(dǎo)功課。
朱棣自以為聰明,白嫖了張希孟的書稿,結(jié)果讓張希孟挖了這么大一個坑,他現(xiàn)在只有一個疑惑。
自己把燕王府賣了,能不能填補這個窟窿?
只怕是不行吧!
要不再去跟父皇哭去?
只可惜父皇也缺錢。
到底要怎么辦?。?
朱棣尚在糾結(jié)之時,張希孟沒有繼續(xù)開價,而是對所有學生說道:“讀書不易,成才艱難。過去供養(yǎng)一個讀書人,需要小康之家,傾盡全力,又有窮文富武之說,培養(yǎng)一個武人,花費更大。而你們這些人,是要成為文武全才的,花費自然不必說。燕王鎮(zhèn)守北平,興建學堂,大有功勞,對爾等也有大恩?!?
“大家伙再次拜謝燕王恩德!”
其實聽完張希孟的這番話,尤其是那些家長,更是感慨。
假如朱棣真的做到了,別說拜謝恩德,就算跪下磕頭都行了。
“多謝燕王!”
“燕王大恩,沒齒難忘!”
……
好家伙,這回連拒絕都不能了。
上屋抽梯,還要讓你欣然賣命,明著滿嘴黃連,依舊要笑容燦爛。
我實在是太難了!
說實話,接下來張希孟說什么,朱棣已經(jīng)完全沒有心思聽了。
他現(xiàn)在只剩下一個念頭,那就是怎么搞錢!
像李景隆、花煒這種程度的臥龍鳳雛,已經(jīng)幫不上他了。黃子澄的能力還算不錯,方孝孺就有點迂腐。
張先生倒是生財有道,只可惜張先生不能一直在北平,而且張先生辦事這么坑,隨時可能把自己埋了,朱棣還有些猶豫,最好少跟他打交道。
還有誰能幫自己呢?
朱棣苦思冥想,也沒有結(jié)論。
可就在這時候,應(yīng)天學部發(fā)出了一道命令,為了大興教化,支持北平辦學,特別從各地抽調(diào)精干人員,充實北平大學堂。
而濟民學堂天下聞名,肩負救濟斯民的使命,當仁不讓。因此抽調(diào)齊泰、練子寧等名師十人,前往北平!
學部居然幫朱棣一把!
不用問,自然是李善長的功勞。
人家老李比張希孟還是夠意思的,你幫我渡過難關(guān),買了不少債券,俺老李投桃報李,把人才給你送過去,而且還是合情合理,冠冕堂皇。
燕王殿下,這回知道了左相的厲害吧!
別看張希孟滿世界講學,好像多了不起,朝堂之上,還要看咱老李的。
齊泰,練子寧,黃子澄,還有方孝孺……如果過些年頭,再把景清和黃觀弄來,朱允炆手下的六大金剛就湊齊了。
即便是現(xiàn)在,四大天王齊聚,要解決北平缺錢的問題,那也是相當值得期待……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