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僅次于中書和門下二省的御史臺,幾乎為之一空,已經(jīng)到了無法運轉(zhuǎn)的地步。
更讓人無語的是,現(xiàn)在連接御史臺的人都沒有了。
因為經(jīng)此一役,御史臺不光是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威望盡去。
人們發(fā)現(xiàn)那些本該秉持國法,監(jiān)察百官的御史大人們,竟然一個個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所作所為,讓人更加不恥。
在處置這些御史的時候,居然比水師那邊,更加慘烈。
憤怒的百姓,帶著各種各樣的東西,什么牛糞,石塊,爛菜葉,破草鞋……他們用這些東西,將楊憲等人徹底淹沒。
在剝皮楦草之前,先體會了一把遺臭萬年。
新的御史大夫,必須重塑御史臺的威嚴,要挽回人們的信心,還要讓御史臺妥善運轉(zhuǎn),變得比以往更加高效,以實際的成果,回應(yīng)百姓期待。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試問大明朝,誰能有這個威望?
李善長默默盤算了一下,道德人品,聲望能力,全都過關(guān)的,還真就只剩下一個人。
沒錯,就是張希孟!
也只有讓張希孟回應(yīng)天,接過御史臺的爛攤子,才能快速恢復(fù)人們對御史臺的信心。
只不過這人雖然合適,但后果卻是老李不能不忌憚的。
張希孟有王爵在身,又是執(zhí)掌門下省的右相,是不可能免掉右相職位,專任御史大夫的。
也就是說,要讓張希孟肩負起門下省和御史臺兩個衙門。
門下省的恐怖之處,就不用說了,百官悉數(shù)捏在門下省手里,如果再加上御史臺,那他老李根本沒法玩了。
可問題是不讓張希孟接任,還有合適的人選嗎?
李善長是苦思冥想,完全沒有更合適的人了。
本來朱升或許還行,奈何人家已經(jīng)重病返鄉(xiāng)了。再有汪廣洋之流,如果是平時,接掌御史臺,也沒多大事情,可是在當(dāng)下,他們還差得太遠。
李善長反復(fù)思量,到底是找不出這個合適的人選。
他也沒有料到,雖然一舉扳倒了楊憲,瓦解了御史臺,奈何動靜太大了,別人都不成了,只能請張希孟回京……
我這是干了什么?。?
這不是挖了個坑,把自己埋進去了嗎?
李善長是追悔不迭,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不管他怎么不情愿,事情還是要往下走,御史臺監(jiān)察百官,朝野上下,全都在其中。任務(wù)絲毫不比中書省輕,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果不其然,朱元璋降旨,召李善長入宮商討此事。
李善長簡直懷著上墳的心,前來拜見朱元璋。
“李先生,水師整頓,尚有時間,但御史臺卻是不能沒人。你身為宰相,為國舉薦人才,乃至職責(zé)所在,你說說吧!”
李善長萬般無奈,只能道:“回上位的話,當(dāng)下能夠挽回御史臺聲望,只剩下張相一人,老臣斗膽諫,請張相兼任御史大夫!”
老朱一怔,“他是右相,再兼任御史大夫,只怕不妥吧!”
李善長無奈道:“確實不妥,但非常之時,只能行非常之事,還望上位能夠恩準?!?
朱元璋笑了,“李先生,你這么說,倒是出乎咱的預(yù)料,看起來確實是以國事為重!咱很高興!”
李善長心都滴血,果不其然,你就是這么想的!
看起來自己是別想擺脫張希孟的陰影了。
只不過老朱卻是搖了搖頭,“咱也覺得張先生合適,可他卻不答應(yīng)!他還要在北平教書,而且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他辦?!?
李善長大為驚訝,“上位,如果不讓張相接任御史大夫,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朱元璋微微搖頭,“其實還是有的?!?
“誰?”李善長驚問道。
“徐達!”朱元璋輕輕吐出了一個名字……
(本章完)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