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武夫,要怎么統(tǒng)領御史臺呢?
徐達認為,首先需要抓的就是紀律!
御史臺是個很特殊的地方,別看這里面從上到下,一級一級,官職明確,但實際上,每一位監(jiān)察御史,都有單獨辦案,風聞事的權力。
基本上說,一個普通的監(jiān)察御史,并不比御史大夫差太多,至少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楊憲控制部下的手法,也就是提拔親信,安插自己人。
落到辦案上面,御史臺基本上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有人想往上爬,就拼命彈劾,只管輸出,不論對錯,先噴再說。
至于另外一群人,他們則秉持高興一天,生氣也是一天,既然都這樣,干嘛不高興高興呢!
這群人公然上班摸魚,一年到頭,也不見他們彈劾誰,愣是把御史臺當成了菩薩道場,人畜無害了屬于是。
徐達接掌御史臺之后,他首先就是給所有御史進行軍訓,每天半個時辰,站軍姿,走隊列。
這是為了增強他們的服從性,御史必須講紀律!
其次,徐達讓人收集每天的報紙,選擇緊要的部分,給所有人讀半個時辰報紙,讓他們知道輿論討論的事情。
其實這兩樣做法,都是在軍中用過的,比如每天的訓練,比如定期讀報。
將這些高高在上的御史大人,當成小兵來訓練,是不是太糟蹋人了?他們連這些都不懂嗎?
事實上還真別高看這些大人們,不管是誰,只要躺平幾年,也都變廢物了。
徐達靠著這些手段,只是讓他們打起精神,恢復斗志。
真正重頭戲是針對每個人進行談話。
所有御史,都有分管,有的是監(jiān)察各地的,有的是負責軍務的,還有負責市舶司,鈔關,河道的……
反正不管你負責什么,你這一攤不可能沒有問題吧!手上有沒有經辦的案子,進展到了什么地步?
是自己怠惰,還是確實困難?
徐達挨個拷問,最初也有人不服氣,跟徐達頂嘴,徐達也二話不說,直接拿出準備好的奏疏,填上了名字,就讓人送去宮里。
“我已經具本彈劾,你現(xiàn)在可以回家等消息了?!?
連彈劾的奏疏都準備好了,這操作也是沒誰了。
這位御史大人失魂落魄,剛到家沒有一刻鐘,宮里就傳來了旨意。
都不用等明天了,直接罷官回家。
這還不是最嚇人的,朱元璋在后面補了一句話,回鄉(xiāng)候審,一旦確定罪行,嚴懲不貸!
好家伙,誰不聽話,直接當成罪犯來看了。
這要是讓錦衣衛(wèi)出動,就算沒罪,也能給伱弄出來,大不了在你家后院埋一副盔甲,多大的事??!
老朱對徐達的支持,可以說是不遺余力,哪怕當初的門下省,也沒有這個待遇。
剩下的這幫監(jiān)察御史,眼見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要是再不賣力氣,這輩子也就完了。
很快,這些御史開始行動了。
貪贓枉法的,彈劾!
才不堪用的,彈劾!
任用私人的,彈劾!
辦差不利的,彈劾!
治家不嚴的,彈劾!
……
反正就這么說吧,哪怕讓他們知道你隨地大小便,都不會放過。
幾乎一夜之間,御史臺成了最讓人忌憚的所在。
每一天都有官吏被御史臺扳倒,其中最多的一天,足足二十三人,被彈劾下獄。
不光是文官,武將也沒有逃得掉。
前面提到顧時被抓,他和楊憲勾結很深,已經被老朱處死。至于顧時的舊部,也被挖出了上百人。
面對此情此景,徐達也沒說什么。
反正有罪就辦,用不著客氣。
身為御史,執(zhí)掌風憲,要的就是嚴于律己,鐵面無私。
不過嘛,為了增強御史臺的效率,徐達又上書朱元璋,請求從軍中調一批人進來,充實御史臺,數(shù)量也不多,暫定五十人就行!
這項要求也得到了批復,瞬間,一股強悍的力量,空降御史臺,直接躋身朝堂的核心位置。
整個大明朝,上上下下,所有官吏,無不惶恐駭然,最怕的事情,到底還是來了!
消息傳到了北平,張希孟都沒法按部就班講課,人們迫切希望張相公給解讀一下,這么做,到底會有什么后果?
“張相,是不是這么說,從今往后,御史臺就歸武人執(zhí)掌了?”方孝孺率先提出了疑問,他的膽子一向夠大,說話也直。
張希孟回答更干脆,“沒有注意到嗎?徐達轉任御史大夫之前,已經卸去了大都督的職位。其他這些人,也都是卸去了軍中職務,專任御史。這叫武人執(zhí)掌御史臺嗎?”
張希孟笑呵呵反問,方孝孺愕然,這自然不能算是武人執(zhí)掌御史臺,只能算是有軍中經歷的人員,充實到了御史臺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