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那一日,葉氏陪著宋老太太到靜中觀里頭打醮,還得燃燈,供東酒分松茶棗湯,既是大節(jié),院子里頭有家的,都放出去過節(jié),讓骨肉一聚。樂文
石桂沒地兒去,別個都走了,廊下婆子看燈火,她就陪著一道,坐在檐下喝棗湯,大圓棗子煮的水,吃著有些蜜味,飲上兩口,手上串著結(jié)繩。
日頭曬進(jìn)來,石桂還撿了個有太陽的地方曬鞋子,院子里難得這樣靜,她才伸個懶腰,外頭繁杏進(jìn)來了,一看院里頭一個人也無,就只有石桂一個,沖她招一招手:“你往廚房催一催,看看給至樂齋的飯食送去了不曾?!?
宋家來投的那個少年就住在族學(xué)里頭,跟著宋家子弟一道讀書,重陽是大節(jié),學(xué)里散學(xué)放假,別人有地去,他卻只能回宋家來,就住在至樂齋里。
放三天假,他等到今日才回,丫頭們說起他來,都說他是識趣的,曉得不麻煩人,這事兒攬都攬了,就要辦得漂亮些,葉氏那頭得著消息,立時叫了繁杏,要她預(yù)備些菜送過去。
“你去瞧瞧還少些甚?!狈毙硬槐愠鋈胪庠?,石桂卻是半大的孩子,一面叮囑她一面笑:“等你回來,我們兩個也過節(jié)?!?
繁杏也是外頭買來的,此地?zé)o親無舊,大節(jié)下也是一人過節(jié),葉氏陪著老太太吃湯念經(jīng),春燕幾個守著,倒放了她的假,想著回來也無事,干脆往廚房里要了酒菜。
石桂一面應(yīng)聲一面捧了新制的冬衣出門,一路往至樂齋去,跨過半個院子,這才到至樂齋門前,里頭靜無人聲,今兒處處放假,守門的小廝也不知跑去哪里,石桂進(jìn)去叩門,少年正坐在桌前寫字,飯食還未送來。
“請?zhí)蒙贍數(shù)陌病!鄙倌陮懙萌肷瘢犚娬f話這才抬起頭來,他還記得石桂,沖她笑一笑,石桂已經(jīng)進(jìn)了屋,把手里頭的包裹擱下:“這是太太給堂少爺這一季的衣裳鞋子,等會子還有人來送鋪蓋?!?
至樂齋里沒配丫頭,宋老太爺年輕的時候起就不貪女色,別個說起紅袖添香是雅事,他卻覺得最污穢不過,讀書就是讀書,有美人伴,聲色迷人眼。
既是來投的親戚,宋家也想著給他配個小廝書僮的,學(xué)里人人有,獨(dú)他沒有,可不顯得薄待了,也費(fèi)不上幾兩銀子。
給少爺當(dāng)書僮例來是件好差事,可給這么個來投的窮親戚作書僮,那可就沒個指望了,宋蔭堂跟前是高升家小兒子,宋勉身邊得力的家生卻不肯侍候,葉氏既下令,就沒有更改的,人是送了上來,可比宋勉還像個少爺,過節(jié)怎么肯陪他清燈冷盞。
宋勉見石桂往屋里看,笑一笑:“我讓墨書回去過節(jié)了?!?
石桂脆生生接品:“少爺寬厚。”屋里鋪蓋還未鋪,爐子沒點(diǎn),水都沒燒,料得是家里挑上來的小廝,這個堂少爺使不動,挽了袖子替他把爐子點(diǎn)上,燒了熱水拎進(jìn)來,廚房里也送了菜來。
半只板鴨,一塊花糕,菜式是好的,精心不精心,一眼就瞧出來了,石桂也不說破,少年窘迫站著,口里稱謝,卻沒錢打賞。
“多謝媽媽了,才剛繁杏姐姐還問呢,我說必然送來了,太太吩咐的事兒,媽媽們哪有不精心的?!笔鹨痪湓挵讶~氏抬了出來,那婆子便疊著手笑:“哪里要繁杏姑娘催,今兒都過節(jié),還有點(diǎn)心晚些送來?!?
等那婆子走了,石桂倒了茶也要出去,少年拿了一方糕遞給她:“這個給你,你叫什么?”石桂連連擺手:“可不能拿堂少爺?shù)臇|西,我叫石桂,太太院里侍候的?!?
這糕給他作人情也是好的,便不能給別人,院里同窗分一分也好,沒爹沒娘光身投靠了,可不是處處受人欺負(fù)。
少年原就生得蒼白瘦削,到宋家這些日子也沒能養(yǎng)得白胖些,手上捏著糕,見石桂拒了,面上泛紅,非得給她:“我不吃這些甜的,你拿了去罷?!?
石桂眨眨眼兒,約摸明白過來,知道這是他的好意,沖他福一福:“謝堂少爺。”笑團(tuán)團(tuán)的接過來,少年這才露出點(diǎn)笑意,沖她點(diǎn)一點(diǎn)頭。
石桂拿著糕去廚房,婆子知道是她是替繁杏來拿菜的,又是備酒又是切肉,新黃米包了紅棗作的煎糕,板鴨清煮現(xiàn)切,皮肉晶瑩,這會兒螃蟹也肥了,一個婆子開甕兒,問道:“繁杏姑娘這兩日可能吃蟹?”
這是問石桂繁杏來沒來月事,若是來了,還給她煎生姜紅糖茶吃,對比送到至樂齋去的,樣樣殷勤事事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