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鎮(zhèn),朱元璋的。
在那里,老朱擁有了第一支屬于自己的兵馬。
而且在進發(fā)臨淮的路上,和張希孟的談論,讓老朱擁有了朦朧的意識,他想要爭雄天下,建立自己的霸業(yè)。
一轉眼八年時光過去,他的確有所成就。而能陪著他走到今天的老卒,卻也不多了。
其中有人戰(zhàn)死,有人因為受傷,不得不提前離開軍中,當然,也有人觸犯軍規(guī),被老朱斬殺,以儆效尤。
當初的兩三千人,還能留下的,或許連八百都沒有了。
朱元璋目送著這些老朋友從面前經(jīng)過,他希望這些人能陪著他繼續(xù)走下去,北伐大都,收拾山河,九州大地,重歸一統(tǒng),彼時在這個奉天門前,繼續(xù)校閱三軍!
臨淮舊部去后,立刻就是吳禎率領的淮西將士…這些人都是朱元璋親自招募,親自訓練,他們既是朱元璋的鄉(xiāng)親,也是老朱的袍澤兄弟。
他們是朱家軍的核心,是一顆顆閃耀的將星,他們打下來如今的基業(yè),也將開拓未來的天下,無可阻擋,無可匹敵,這個時代的狠人大集合!無敵男團!
這些人給朱元璋更多的是安心,放心,有他們在,就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
淮西方陣之后,就是馮國用率領的滁州子弟兵。
這個給老朱建議渡江,直取應天的文武全才,曾經(jīng)在歷史上,英年早逝,暴卒于攻擊紹興的軍中。朱元璋痛心疾首,論功排序,馮國用位列諸多功臣的第八位,僅次于開國六公爵和胡大海,可見地位之高。。
而在這個時空中,馮國用被安排在了揚州,避開了危險,依舊活蹦亂跳,身體極好。
有太多的名將,僅僅是水土不服,或者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稀里糊涂就死了。張希孟也沒法化身神醫(yī),把一個個人從鬼門關拉回來。
但是張希孟早早在軍中推行衛(wèi)生條例,制定餐飲標準,進行合理的訓練,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張希孟的倡導下,朱家軍極少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也沒有大規(guī)模的瘟疫,
非戰(zhàn)斗減員極少。
因此有許多名將悍卒,都安然無恙,毫不夸張講,如今的朱家軍,可是要比歷史上還要兇猛幾分!
在馮國用之后,一個黑漆漆的大漢,率領著和州兵馬,出現(xiàn)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胡大海!
這個勇猛耿直的漢子,同樣沒有被宵小暗算,依舊無恙。胡大海的勇猛,不下于常遇春,而他最可貴的是明白事理,以身作則,兒子胡三舍違法,被老朱斷然處死,胡大海并沒有怨恨朱元璋,相反,他更加忠心耿耿。
朱元璋才能進希望將胡大海的二兒子胡關住留在身邊。
奈何胡大海覺得要想讓將士們一往無前,主將必須做好表率,他豈能讓兒子躲在后面?
拗不過胡大海,朱元璋也只能答應。
總而之,這是個忠勇可靠的猛士。
而胡大海之后,則是常遇春統(tǒng)帥的渡江方陣。
這些將士都是參與過渡江戰(zhàn)斗,在攻取應天之時,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
眼瞧著一隊隊的精兵猛將,從面前經(jīng)過,觀禮臺上,歡聲雷動,人們把眼珠子瞪圓,
巴掌拍紅,振奮無比。
瞧見沒有,這些都是大明的兵馬,是我們的子弟兵!
就在常遇春之后,出現(xiàn)了一隊兵馬,是由朱文正統(tǒng)帥,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從人群前經(jīng)過,短暫的沉默之后,也先帖木兒竟然站了起來,淚水不可抑制地涌出。
他認出來了!
這是當初在銅陵的戰(zhàn)俘營!
也先帖木兒他們都率領著這些將士,和倪文俊血戰(zhàn),保護銅陵安全。
彼時的他們,還是需要改造的俘虜,而今日他們是軍中的猛士,能夠前來參加閱兵的精銳。
“好?。 ?
也先帖木兒喜極而泣,那些前來觀禮的蒙古人也落下激動的熱淚。
在這里能看到一支以蒙古戰(zhàn)俘為主的兵馬,有著太豐富的信息。說句實話,他們這些俘虜,元廷舊人,如何融入新朝,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老朱這邊,對他們太好肯定不行,把他們視作牛馬,那也不行。
而這些人則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時刻提心吊膽,離心離德,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哪怕僅僅是家庭沖突,也會動搖他們的忠誠。
但是在看到這支人馬的時候,他們松了口氣,而且是徹底放松了。
道理很簡單,朱家軍,代表著大明的核心,代表著新朝的柱石。
蒙古人能夠順利參與其中,并且得到尊重,在外面改造好的蒙古人,也不需要擔心,
可以安心做新朝子民了。
在這些人之后,杭州之戰(zhàn),浮梁之戰(zhàn),湖口大捷…每一次大戰(zhàn),每一個重要節(jié)點,
都有一支隊伍代表著。
整個閱兵過程,就仿佛是一張畫卷,有條不紊展開,將這些年的奮斗歷程,一步一步走來的經(jīng)歷,完美展示在朱元璋,還有朝臣們的面前。
清晰真切,深入骨髓。
要說起來,能有今天,著實不易!
隊伍的最后,是花云率領的鐵騎,以及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領的水師,依次經(jīng)過奉天門,整個閱兵儀式在萬歲的山呼聲中結束。
登基大典的上半場總算順利渡過,接下來在傍晚時分,會有應天百姓巡游,然后是煙花表演,再之后就是戲曲聯(lián)歡,要整整慶祝一夜。